後記
文學是一種藝術,詩歌是文學中的精品,藝術的巔峰。詩歌是寂寞的,她隻是獨守一隅的靜坐;隻是夜半殘燈下的思考;隻是黃昏品茗的一種閑適和隨意。從文字到意境都是一種孤獨的存在方式,曲高和寡的緣故,沒有更多的讀者,也不可能讓所有人去理解和欣賞。於是,詩歌因靜謐而變得高雅和珍貴。
詩歌的生命力,在當下社會是細若柔絲的。詩歌的價值在於欣賞。熱愛詩歌是一個社會文明的象征,詩歌的美需要有內涵的人才能欣賞和體驗。也正因為如此,詩歌比其他藝術形式更加高貴、優雅、有氣節,堅持詩歌的清高就是堅持藝術的欣賞價值。
我總以為,高貴的東西不是那些遍地都能生長起來的。它要挑剔土壤,還要苛責溫度,甚至陽光和雨露……
詩歌,僅僅是一種精神和一種信仰。寒冬的時候可以慰藉著取暖,寂寞的時候,亦可以自我陶醉和孤芳自賞。
我的這部《雲為詩留》詩集,其內容沒有一定的體例,比較龐雜,詩集中編入了我多年以來旳詩作。當然因為我所處的人生際遇,組詩免不了寫得過於悲壯,讓人窒息。
我已經棄絕所有
隻為平添幾許愴然淚滴
仿佛我隻是行色匆匆的過客
心裏滿懷著真實的鬱鬱悲戚
卻隻能在經曆的故事裏
流盡繾綣澀憶的淚滴
我的詩歌比較直麵人生,敢愛也敢憎,這對我來說是痛苦的,也是不可回避的事情。在諷刺之餘回味起往事,總會感觸良多,很不是滋味。
一顆驛動敏感心靈
大海琴心盛裝明月
得到的是記憶碎片
曆經歲月滄桑痛苦
坎坎坷坷艱唯煎熬
心靈複歸後的平靜
若一泓止水卻收獲
虛懷若穀皓月一輪
在記憶深處未失去
回首我曾經走過的歲月,仔細想想自己可能抒發那樣一種懷才不遇的感慨的作品,我怎麼也想不通自己的成長道路竟會如是之艱難。
現實,經不起幻想、浪漫,經不起推敲,愛情,經不起考驗。當一段感情慢慢變為另一段感情,當一種生活慢慢變為另一種生活,當一個環境慢慢變為另一個環境,當一個人慢慢變為另一個人,你就沒有了寄托沒有了過去的濃烈和希冀,有的,隻是詩歌和幻想。
寫詩,為了那些偶爾到來的靈感,我時常在筆記本上記錄那麼一兩句簡單的短語。也會在半夜時分記下一段很有意境的故事,等到天亮以後才發現,那些分不清字跡分不清間距的蚯蚓似的記號全然慘不忍睹。記得多了,也就有了詩味,權且當成詩歌也罷,希望不是對詩歌的玷汙才好。
就這樣,興致來時,不知道寒冬怎樣消逝,春風可曾吟哦,不知道秋雨何時來臨,炎夏如何歸隱。我隻是寫下去,不管有無讀者,不管有無譏諷,不管有無收獲。偶爾,以阿Q的精神安慰一下自己:他們不懂我,他們怎能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