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護寶記 第二十三章 智擒大盜(1 / 2)

第三卷 護寶記 第二十三章 智擒大盜

話說中州城裏,有一位古董商人,名叫王好古,精於鑒別占董不管什麼樣的字畫、古玩,到他眼裏一看,就能辨出是真品,還是膺品,是什麼朝代的,值多少錢。

這一日,道台衙門的師爺登門,說道台老爺有幾件古玩請他幫忙鑒別一下真偽,王好古當即答應了,隨著師爺到了衙門,來到後院的一座暖閣中,道台很客氣地迎出來說:“我近日用重金購來一件古玩,但不知它價值如何,還麻煩王先生看一下。”當時王好古就感到有些不解,既然還不知價值如何,怎麼舍得用重金購買呢。隻見道台拿出一樣青銅製的器皿,似鉢非―缽,像盂非盂,上麵鐫刻著十二條盤旋的蛟龍紋,還有十二個孔。王好古把此物放在手裏端詳琢磨了半晌,說:“能否弄些檀香木片來?”道台立刻吩咐師爺去弄了些檀香木來,王好古把香木片點燃,放入銅器中間的凹穴中,手按著外麵的蛟首,不一會,隻見蛟首的孔中冒出一縷煙來,細如線縷,升而不散。王好古吃驚地叫了起來廣啊呀,果然是它!”

道台跟田師爺對锘了一下,便問:“先生,是什麼?”

王好占說:“不瞞大人,這乃是一件稀世珍寶!名叫報時爐,它能按十二時辰,分別在一二個孔中冒煙,煙遇風不散。據說是當年三國時諸葛孔明所製,一肯為他的後人所珍蔵,作為傳家之寶,隻在一年一度祭祖時才拿出來用。幾十年前,聽說已被作為隨葬之物,埋入墓中,從此就再也沒有人見到它了。不知大人是怎樣弄到手的?”

道台聽得此話,臉上掠過一絲陰笑,隨即便打著哈哈說:“啊呀呀,王先生果然名不虛傳,精通此道。不過,下官也實在是出於偶然的機會,隻是看到此物希奇有趣,便用一千兩銀子買下了它,可萬萬沒想到它還是個稀世珍寶呢!田師爺,擺酒款待王先生!”

王好古在道台府吃了酒,還得了十兩銀子作為謝禮,然後由田師爺送回家中,田師爺臨走時,還再三叮囑,此事千萬別跟外人講。

可是到了半夜,王好古突然腹痛如絞,他兒子還以為是得了什麼急病,要去找醫生,可王好古肚子雖痛,頭腦卻很清楚,他吃力地對兒說:“別,別去找醫生了,快去把南門諸葛家的當家人找來,說我有十分要緊的事要告訴他家!”原來王好古已經明白,道台在酒裏下了毒,為的是要滅口,找醫生也已不中用了,不如把諸葛家的人叫來,告訴他家真相,倒或許還有為自己報仇的機會。

他兒子不敢違拗父親的意願,飛快奔到南門諸葛家,敲開門後,就一頭跪下了。這諸葛當家人乃是諸葛亮的第三十四代嫡孫,叫諸葛儒,年已七十,一聽此話,馬上趕到王家。王好古還有一口氣,他掙紮著把報時爐的事告訴了諸葛老人,話一說完,王好古也就斷了氣。

諸葛儒聽了此話,心中大驚,天一亮,就親自帶著些家人,趕到郊外祖墓處,仔細察看。果然,祖父的墓旁有掘土的痕跡,挖開一看,裏麵一個大洞,棺材已被打開,別的什麼都不少,就少了祖父當年最喜愛的,作為隨葬的那個諸葛報時爐。當時諸葛懦又悲痛又憤恨,知道此事肯定是道台聽說了諸葛家有此異寶,派人來盜墓取走此物的。

此仇此恨,該怎麼報呢?諸葛儒心中盤算著,要想明著跟道台鬥,肯定是鬥不過的。他身居道台之職,京城中又有靠山,而且唯一的證人王好古也已死了。想來想去,便寫子封信給自己遠在終南山學武的孫女兒諸葛雲,叫她立刻回家,設法奪回這祖傳之寶。

聽到這裏,甄英有些相信了,隻見諸葛雲又從懷裏掏出一個小東西,說:“這是報時爐上的蓋子,當年我爺爺還小,看看這東西有趣,就在他祖父下葬之前,偷著拿下來自己玩的,如今也可算是一個證物吧!”甄英接過一看,果然,蓋子大小正好跟報時爐上的凹穴一樣大,上麵盤繞著的一條昂首的蛟龍式樣跟爐周圍的蚊龍一模一樣,到這時,甄英已經完全相信了。他歎子口氣,說道:“想不到,這道台竟是如此歹毒之人。既然如此,這個報時爐就應該物歸原主,你,拿回去吧。”說著,便把手中的小包捧給諸葛雲,諸葛雲伸手要去接,忽又問:“那,你該怎麼去交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