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評委出了第二道題目:“白居易是如何描述琵琶音質的?”
“白居易?”楊曉茹驚訝的小聲說道,“那個詩人白居易?他什麼時候描述過琵琶音質了?”
齊微微無語的看著她這個學渣:“我們學過的課文啊,琵琶行。這道題目也算是刁鑽了,變著法子來考張琦的語文水平和背誦水平。但卻沒有違反規則,因為背誦台詞的能力,也是綜合素質的一種,而且也的確和藝術有關。”
“要是我碰到這道題目,我肯定答不上來,這些人太壞了吧!”楊曉茹說道。
張琦卻沒有任何怯場,他輕輕的吟誦道:“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他背錯了沒有?”一個評委問道。
“好像沒有背錯。”另一個評委翻著手機上搜索的琵琶行,輕輕的搖了搖頭。他們也記不住原文,也得在網上找。
“那好,第三道題目是,你覺得高考改革有必要嗎?如果有必要,你認為應該改成什麼樣?”
這一道題目,是社會題。
張琦笑了笑,回答道:“第一,我們這是在進行藝術類考試,這個題目和考題範圍不合。第二,我個人認為高考改革是一項難題,因為我國地廣人多,簡簡單單的一項政策,落實到每個地區,都會有差異性存在。如果一刀切,不顧實際的去改革,不如不改。第三,這種主觀題目,沒有標準答案,打分相當隨意,所以我不認可這道題目出現在考試中,因為它沒有嚴肅性,無法體現考生的水平,這道題目,應該重新出。”
一番話,說得評委們啞口無言,討論一番後,撤回了這道題目,換了一道普通的社會常識題。
接下來的幾道題目都比較簡單,張琦也都很輕鬆的回答完畢。
輪到那戴著墨鏡的秦姓評委出題時,卻是給他出了一道難題。
“如今網絡上很流行的山寨一詞來源於哪裏?”
“這道題目是常識嗎?”楊曉茹和齊微微都一頭霧水,她們雖然知道山寨的意思,但卻從不知道起源何處。
張琦淡淡的回答道:“最早是來源於香港粵語的一個俚語,上世紀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時,貧民都聚居在木屋區,不少人就在木屋區開設製造一些輕工產品的家庭式作坊。這些簡陋的木屋多是山坡而建的,當時的港人就戲稱這些作坊為“山寨廠”。而“寨”是舊時粵語中對經營場所的蔑稱,來源於舊社會的妓院,是一個含有貶義色彩的經營場所的表達方式。”
“這都知道?”那秦姓評委很是錯愕,他可是絞盡腦汁在網上搜索的一個比較偏門的冷知識,沒想到張琦也都對答如流。
“骨灰有什麼作用?”
最後一個評委冷不丁的提出一個嚇死人的問題。
其它聽到他這個問題,都感覺很是莫名其妙,骨灰還能有什麼作用?如果是先人的骨灰,當然是供起來啊。難不成還能施肥?
評委們也大感好奇,他們也都沒有聽過這麼稀奇古怪的問題。
張琦皺了皺眉,問道:“你是指什麼骨灰?”
“就是普通的骨灰,屍體燒完後剩下的骨灰,可以用來做什麼?”那個評委回答道。
張琦笑道:“如果你對這個感興趣的話,可以試著拿骨灰去做人工鑽石。骨灰裏含碳量比較高,可以用來提純人工鑽石,但是會因為純度問題,導致顏色的不均勻。”
“骨灰竟然能做鑽石?”
在場的眾人們感覺三觀被刷新了,他們可是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稀奇古怪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