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餘廣發副部長的發言,記者們都紛紛點了點頭,這個的確不可能。
一個人想要無聲無息的,在這樣的保密級下偷天換日,實在是太難。
餘廣發又繼續說道:“當然,你的質疑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也第一時間調查了這中間的每一個環節,並沒有發現高考試卷泄漏的情況。所以,你的第一點,還需要證據支撐,比如說,你發現有其它人提前知道了高考試題。歡迎舉報,我們會嚴格的進行調查,確保高考工作的萬無一失。”
“然後說第二點,其實考卷的回收,也和前麵差不多,都是有著高強度的保密。每一個環節,都能確保試卷安全無誤的達到閱卷老師的手裏。中間運輸的過程,是沒有可能被偷換的,閱卷也同樣不可能。這一點,我們有大量的監控視頻可以證明,如果有哪位有興趣和耐心,可以一起去看看閱卷的視頻錄像。”
“隻有一個環節可能出現問題,就是在考場上。考試結束到我們的工作人員帶著武警押運試卷離開,隻有短短的三十分鍾。在這三十分鍾內,是有可能做出手腳的。”
餘廣發示意工作人員播放考場的監控視頻。
第一場考試,張琦提前交卷,把卷子交到講台,監考老師拿著看了起來。
餘廣發說道:“請把視頻放大一點,讓大家能看清試卷。”
工作人員馬上把視頻放大,對準監考老師手中的試卷。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手中的複印件,看看張琦在考場交卷後的那張試卷,和你們手上的複印件有什麼不同?”
記者們睜大眼睛開始找茬,可找了幾分鍾後,都無奈的放棄。
雖然視頻不算清晰,但是通過試卷上麵的填寫的區域可以看出,和他們手上的複印件沒有什麼區別。作文更加明顯,對比一下空著的方塊,就能看出兩篇作文一模一樣。
“這個視頻很好的證明了,這張試卷是張琦在考場內寫完的。自然不存在被人調換的可能,因為從頭到尾都沒有調換過。”
餘廣發又說道:“接下來看其它幾科的考試。”
視頻被一一調出來,通過對比,記者已經完全相信,張琦的確是在考場內完成考卷的。
“我們還請來了當時的監考老師,和部分同考場的考生,他們可以證明張琦是在考場內完成這幾篇滿分的試卷。”他讓工作人員把那些人都請了出來。
幾名監考老師一個個的發言,他們都表示在看到張琦的試卷後十分的驚訝,認為張琦是一個天才。
對比監控視頻,記者們也不難發現他們說的都是事實。因為錄像上,他們的表情的確和他們說的一樣。
學生們也都紛紛作證,其中一個學生甚至不惜冒著自己名譽被毀的風險,力撐張琦:“我視力很好,在張琦幾次考試之後,我就開始關注他。在最後一場考試的時候,我在寫完題目後,還特別留意的朝他看了一眼,發現我有兩道題目和他的答案不一樣,我馬上仔細審題,仔細分析和計算,發現是我錯了,算出來的結果,和他一樣。你們可以去查我最後一科的成績,選擇題都是滿分,我想這個可以證明我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