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3 / 3)

改革開放的目的應該是增強我國經濟實力,而不是要把財富送給外國人,中國的銀行是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發展起來的,即便賣給外國人,也應該按照市場價格,至少應該和中國投資者價格相同,像興業銀行國內發行價15.98元,大家都搶破頭,競購資金超過一萬億元,沒有任何道理把市價37元多的股票以2.7元的低價賣給外資。特別是廣東發展銀行,不僅以區區60億價格賣給美國花旗銀行,並且還搭進去180億現金的“嫁妝錢”(由中國移動、中國信托、國家電網各掏60億幫助花旗收購),這已經不是買賣了,白送還搭錢,真的如同歌裏唱的那樣“帶上你的妹妹,拉上你的嫁妝,趕著大車來”。幾千上萬億啊,我國去年全國工資總額才兩萬多億元,去年全年GDP增長部分也就是2萬億啊,可僅賤買銀行股一年就被外資拿走上萬億,我們的老百姓又怎麼能不看病難上學難住房難!

有人說,銀行股賤買是為了引進戰略投資者,改善銀行法人治理結構,這個理由聽上去好像有道理,仔細一看就荒唐了,其一,無論控股深發展銀行的美國新橋集團,還是參股中國工商銀行的美國高盛公司,它們本身都不是商業銀行,它們本身就是投資公司,就是炒做的莊家,這如何能改善中國商業銀行的法人治理結構?其二,像深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已經落入外資手中,成為了外資銀行,即便是能夠改善法人治理結構,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與我國已經沒有了任何關係。整個銀行都被人拿走了,改善不改善結構和我們還有什麼關係,如同你媳婦都被人領走了,衣服漂亮不漂亮還有什麼關係!特別是廣東發展銀行的買賣方式,最讓人難以接受。我們國家為了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專門規定,外資單獨參股中國銀行不能超過20%,聯合參股中國銀行不能超過50%,這本來是保護我們利益的一個法規,結果反而害了我們,為了繞過這個法律,美國花旗以聯合收購的名義,聯合中國移動、國家電網和中國信托各掏60億收購廣東發展銀行,並且收購協議明文規定,中國移動、國家電網、中國信托隻是“陪太子讀書”,不得參與任何經營活動,包括人事權在內的銀行全部經營管理權,統統交給美國花旗銀行。就這樣,把中國老百姓辛辛苦苦創辦的一個大銀行送給了美國人。

我到現在也想不明白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按說中國官員的政治風險意識是最敏感的了,白送外資一個銀行還搭上180億現金,別說老百姓知道了會罵娘,即使落到政敵手裏也是一個擺脫不掉的把柄,應該是沒人幹這種事情的,誰願意為外資白白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呢?可偏偏花旗銀行就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跡,我們不知道花旗銀行是怎麼買走廣東發展銀行的,但是我們卻知道花旗銀行在中國第一筆業務是怎麼來的,就是送給當時中國洋務運動的總設計師、北洋大臣李鴻章一百萬白銀,大家去看一下花旗銀行在華發展史就知道了。花旗銀行在中國第一筆業務就是依靠行賄李鴻章得來的,李鴻章是晚清中國洋務派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當時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另外一個讓國人痛心的外資購並模式,就是外資暗中控股新華人壽保險公司。雖然我們不能確定花旗銀行收購廣東發展銀行是不是買辦模式,但是我們能夠確定瑞士蘇黎士公司暗中控股新華人壽是典型的漢奸模式。瑞士蘇黎世保險公司為了繞過持股不能超過20%的中國法律限製,在公開持股20%的基礎上,暗中再以中資機構的名義分別參股新華人壽,持股總數已超過54%,新華人壽實際上已經成為外資公司。這和抗戰時期的漢奸模式完全相同:幾十萬日軍控製著二百萬偽軍,二百萬偽軍控製著一千萬漢奸,一千萬漢奸控製著萬萬中國人。現在從中央到地方的全部銀行都已經完成了所謂引進戰略投資者(外資)的任務,也就是說外資已經進入了中國所有銀行,蘇黎世公司可以這樣幹,其它外資公司同樣可以這樣幹,特別是對於那些美國巨型金融機構來講,幹這些事情更是輕車熟路,如此一來,到底有多少銀行實際上已經落入外資手中,是一個無法統計的數字,也是一個十分要命的數字。丟掉銀行和丟掉其它產業不一樣,其它產業丟掉一個公司,隻是損失一塊財富,而丟掉銀行,則是丟掉一條財富管道,財富會順著這條管道疾速流走。如果不能把住銀行這條財富管道,別說我們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還沒有富起來,就是再經曆幾十年經濟高速增長仍然富不起來,為什麼?財富都順著管道流走了。

如果說外資廉價參股中國銀行是摘桃子,那麼廉價控股中國銀行就是砍樹,並且是連根刨走。外資摘桃子砍樹引發了中國改革以來的第三次爭論:姓中姓外的爭論。中國改革以來左派右派共有三次大規模華山論劍,第一次是姓資姓社的爭論,第二次是姓公姓私的爭論,目前是第三次。三次華山論劍左派輸掉二場,目前是這第三場也是最後一場,如果說左派輸掉第一場是中華民族災難的開始,那麼如果再輸掉這第三場,則有可能是中華民族的徹底終結,所謂終結是指中華民族將可能在未來的大危機大動蕩中分崩離析。

這絕非危言聳聽,目前外資對中國產業和金融的掃蕩,就其對中華民族的威脅來看,完全是瓜分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隻是第一次是領土瓜分,這第二次是經濟瓜分;第一次是用鴉片摧毀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把中國人變成了一盤散沙,這第二次是用非毛化的唯利是圖摧毀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把中國人再次變成了一盤散沙,並且培育賣國的精英集團誤導中國改革,用兩極分化的鴻溝把中國撕裂為許多碎片,中華民族的確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目前右派買辦的言論甚囂塵上,認為外資來到中國就變成了中國企業,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一樣,都是中國的企業,對國家對民族隻有好處沒有危害,並且認為在全球化的今天,繼續講什麼內外企業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這種買辦理論表麵好像很有邏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十分荒唐,如果說目前整個世界國民收入的分配也全球化了,不分彼此地融為一體了,我也讚同這個觀點,可關鍵是目前世界國民收入的分配仍然是以國家為單位,雖然正在形成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但是分配卻沒有全球化,仍然是誰的就歸誰,美國就是美國的,中國就是中國的,彼此誰都不肯化給對方一分一厘,問題的核心就在這裏。所以對外資既不能妖魔化,也不能神聖化,它既不是魔鬼也不是雷鋒,他是來中國賺錢的,並且賺了錢要帶走,既然是要賺錢帶走,我們的產業、我們的銀行如果都被外資控製了,那就意味著我們的財富會越來越大規模流向國外,我們犧牲資源付出勞動創造的財富就都流進了外資所在國,我們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地上班下班就白幹了,那我們引進外資發展經濟還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