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指點迷津(1 / 2)

陳政答應了,回到辦公室後馬上打電話給梁健,把胡小英的意思說了一下。

有時候,並非忙忙碌碌才能幹成事,有空賦閑的時候反而能思考一些平時不大思考的重點問題。人一忙就會進入一種應付的狀態,這體現了人作為“螺絲釘”的作用,這時候你就徹徹底底成了社會性的人,人也就成了完成任務的工具,這時候的人跟機器沒有什麼差別;但人進入了空閑狀態,開始思考人生百態,思考輕重緩急,思考終極意義,人之所以是“人”的價值和意義才被體現出來。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隻是停留在前一個階段,對後一個階段不是沒有體味,就是很少有時間體味。

目前沒有分管任務的梁健,這一天唯一的任務,就是在下班之後去見胡小英。其餘的事情,他不去做,也懶得做,隻是隨手翻看著以前幹部工作的文件、資料和彙報稿。漸漸的,他就進入了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他發現了某個問題,想要鑽下去了解、不斷深挖的狀態。

梁健從這些材料中發現,長湖區的幹部工作,存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幹部配備整體年齡較大,年輕幹部都不年輕了,像梁健這樣三十歲不到的副科級幹部簡直鳳毛麟角。同時,有些幹部在一個崗位上時間超過十年,這就容易造成利益根基深,滋生腐敗問題。

梁健再細細查閱有關材料。發現這個問題,有其曆史和現實原因。就曆史原因來說:長湖區是個新建區,曾經曆了與另外一個區的撤並,由於長湖區是中心城區,當時許多年齡偏大的同誌為上下班方便要求留在長湖區,這批人中大部分背後都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留下來後,造成了長湖區幹部平均年齡往上靠。一個機關裏,若年紀大的人占據了中層崗位或領導崗位,年紀輕的人,就上不來,培養起來就慢。

另外,有些領導幹部在同一崗位上超過十年,這也不是偶然因素所致。深層原因就是,這些崗位基本都是重要崗位,是有利可圖、灰色收入居多的崗位。就比如,區財政局局長姚發明,在財政局副局長、局長崗位上整整呆了十二年了。對於姚發明做事的風格,梁健已經有所了解。姚發明對梁健這樣的組織部副部長一出手就是五萬塊,對於更高級別的領導,出手闊綽可想而知。而這些所謂禮尚往來的錢從哪來?當然不可能是他姚發明自己的腰包裏掏出來的,其腐敗可想而知!

梁健擔任組織部副部長,時間不長,就能敏銳地發現這些問題。以前的分管副部長王兆同就沒有發現?部長朱庸良就沒有發現?能夠達到這個領導層麵的幹部,都不是傻子,這點洞察力和分析力都應該具備!那麼,他們為什麼無知無覺、視而不見呢?原因隻有一個:就是不想麵對!觸動這些問題,其實也就觸動了官員的根本利益,甚至官員背後那個巨大的關係網……

梁健本也不想去管這個事情,作為一個領導幹部,對於官場的許多敏感問題,其實具有一種本能的戒心。隻是,他這人有時候有些倔,發現問題喜歡刨根問題,一旦感興趣便停不下來,都說最怕認真兩字,一認真,時間都像飛一樣,一晃就到了下班時間。

區委辦主任陳政來電話了。

梁健伸了伸腰,接起電話,問道:“陳主任,胡書記有空了?”

陳政在電話裏說道:“梁部長,胡書記待會還有個飯局,梁部長你彙報情況時,還是盡量簡短一些!”

委辦主任陳政將梁健帶入了胡小英辦公室後,站在一旁說:“胡書記,這裏沒事的話,我先去酒店了。萬一客人來了,我們這兒沒有接待,失了禮數。”

胡小英說:“陳主任,你想得很周到,你先過去吧。我和梁部長聊幾句就過來。”

陳政一走,辦公室裏忽然安靜下來。梁健本來想好了一番話,可麵對胡小英,卻又覺得那些話實際上沒必要說。

還是胡小英先說話了:“梁部長,聽陳主任說,早上你來找過我?”

胡小英稱呼他“梁部長”,而不是“梁健”,讓他有一種生分的感覺。不過這也正常,這裏是胡小英的辦公室,算是公用場合,在公共場合就要扮演公共身份的角色。

梁健說:“其他也沒什麼。隻是想來跟你說一聲謝謝。聽人說,昨天常委會上,為了讓我進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人選,胡書記費了不少勁!”

胡小英說:“你消息倒是靈通,這話是誰告訴你的?”

梁健心想:這事也沒有必要隱瞞,就說:“昨天晚上諸部長請我吃飯,溫書記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