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1 / 1)

第十章

回憶之路

(代跋)

我自己也沒想到,我對寫作的熱情居然能持續那麼久。我從2009年底開始寫小說,仔細算來,也四年有餘了。對整個生命來說,四年時間也許算不上什麼,但對於二十歲出頭的我以及這個浮躁的社會來說,那也是不短的時間了。

作為一個寫小說的初學者,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隻顧埋頭苦幹,大步向前,卻忘了偶爾停下歇歇腳,或是往回看看。

我就是這麼一個愣頭青。

起初寫小說時,很感性,想要表達的東西也都是自己的隨身感受。比如,當我正處於一場戀愛時,我就會寫一篇關於自己戀愛的小說;當我發現一件好玩的事情時,我會寫一篇相關的好玩的小說;當我被城市的環境和交通煩惱時,我就會寫一篇表達自己不滿的小說,等等等等。總之,那時我寫的小說,對我自己而言,很具有時效性。

這也導致了我的小說對生活的感悟不夠深入和徹底。更要命的是,不顧後果,大步向前的做法,讓我走進了一條黑暗的死胡同。

所以,我覺得,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偶爾放下腳步,往回看看,是必不可少的。回憶,對於一個寫作者來說,就是對生活更加深入的思考。

大學畢業時,不知天高地厚的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足不出戶,閉門造車,我那時天真地以為,隻要我堅持寫下去,就一定能在文學這條路上闖出一片自己的天空。但事實上,這種自我封閉式的寫作,隻能讓我越寫越艱難,直到最後寸步難行。

既然寸步難行,那就索性不走了。在那段焦慮的日子裏,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閱讀和生活體驗上,因為我始終堅信那樣一個真理: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有一天,我沉迷在思緒之中,疲憊不堪,於是想出去走走。我並沒有特別想尋找什麼,也沒有想好目的地為何處,我隻是任由我的身體驅使。我就這樣走啊走啊,思緒飄忽不定,不知不覺中竟然走到了那條熟悉的小路。小路溫柔的曲線就在眼前,在小路的盡頭,就是我回不去的大學校園。

我在路邊停了下來,看著眼前熟悉的一切,兩年過去了,竟沒有一絲變化。熟悉的街道,牆上的字跡依然斑駁;兩年前無人修剪的草地,如今更是充滿自由的生機;還有那一對在十字路口賣雞蛋灌餅的夫婦,除了他們麵容上留下了兩年時間的痕跡,再也沒有其他變化,同一輛小推車,同一根擀麵杖,油瓶上的小缺口也似曾相識……

眼前的一切都讓我感動萬分,看著那一個個熟悉的畫麵,仿佛是看見了一個又一個熟悉的人。眼前的一切,把我卷入了回憶的漩渦之中。

大學時候,我同寢室的有個好朋友。有段時間,他除了自己床上、網吧和廁所,別的什麼什麼地方都不去,所以我們一致認為他是我們寢室的一個裏程碑。我這個朋友平時什麼都不在乎,不在乎考試掛科,不在乎畢業時能不能拿到畢業證,也不在乎畢業後何去何從。他常常不辭而別,坐汽車或是火車去遠方旅行。在畢業前夕,他竟自己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去了西藏,這讓我們所有人都大為震驚。雖說現在騎行已經算不上什麼大事,但他這種說走就走的精神,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為他折服。我覺得,相對於我們而言,他的選擇更有意義,他活得更像是一個人。

雖然我和那位朋友許久未見,但走在這條回憶之路上,我再次想起他時,他比多年前更讓我感動。雖然現在我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依然不夠深入和徹底,但我確實從回憶中看到了當時沒有看到的東西。我想,以後我會看到更多。

最後,要特別感謝在文學道路上一直以來關愛我的各位師長,是他們,讓我在寫作這條路上有了更加堅定往前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