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不得不推遲一段時間。

一個小時之後,雨漸漸變小,同學們陸續來到教室。那些被暴雨攔在半路的同學,到教室的時候渾身都濕透了。

稍稍休息後,劉老師宣布開始考試。所有的同學被請出教室,劉老師獨自留下布置“考場”。

這場考試別開生麵。劉老師選出了20種植物的標本,編上號後,把它們按順序擺在桌上。這樣的“試題”有兩套,每套選用的植物完全相同。看到劉老師來回走動擺放標本十分麻煩,我主動進去幫忙。

當植物標本全部擺放完畢,劉老師開始叫同學們進入。第一次進來兩名同學,各自完成一套試題。答題的方法就是把植物的名稱一一寫下來,包括科名與種名。

當先進來的兩名同學答到一定程度後,劉老師就招呼後麵的兩名同學,過一段時間再招呼兩名同學……考試就這樣按部就班地進行,進展很快。

考試環境十分寬鬆。有些同學邊答題邊小聲說幾句題外話。這時劉老師便半開玩笑地製止道:“大

家要獨立完成考試啊,不要交談。今天咱們可有現代化的設備在監控呢。”

其實,為了保存相關資料,我正在講台上全程錄像呢!

當同學們考得差不多時,劉老師才開始一一查看那些植物,製作出一份標準答來。

我忙裏偷閑,看了幾眼“試題”,發現它們基本上都是在校園裏見過的植物:  ——草本植物;圓柱形穗狀花序;葉基生,上麵還有弧出平行脈……這是車前科的;既然下麵長有須根,應該是大車前;  —綠色的果實呈明顯的4瓣,常數個排成聚傘形……沒錯,這是北師大“四合院”裏那棵白杜衛矛上的!屬於衛矛科;  ——葉片邊緣有一些透明的油點;很多紅色的小果子聚在一起,上麵還有瘤狀的小點……這不是我們經常吃的花椒嗎?要是湊近聞一聞,一定能聞到一股花椒香味!芸香科的;  ——至於這個嘛——淡藍色的小花排成圓錐形,仔細一看是唇形花;葉對生,葉脈整齊而明顯,邊緣還有一些淺裂……這肯定是廉頗當年背的荊條!馬鞭草科的;  ——那個長有扁平而帶翅的嫩黃色果實的植物,應該是杜仲?這時我看見一名女生正在撕它的葉子,果然拉出一些絲來。它就是杜仲!杜仲科的。

考完的同學走出教室,互相交流著,都感覺考試並不算難。這些植物大多是校園裏常見的,隻要平時認真聽劉老師講課,堅持跟著劉老師在校園裏進行觀察,回去再稍加鞏固,完全能夠準確識別出來。

大車前    車前科車前屬  多年生草本。須根多數。葉基生;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橢圓形,兩麵有柔毛或近無毛,弧出平行脈。穗狀花序;苞片、萼片上有綠色龍骨狀突起;花冠呈幹膜質,34淺裂;雄蕊外露;子房上位。蒴果圓錐形,蓋裂。種子椋黑色。

分布於我國南北各省區;歐洲也有。

全株入藥,有利尿作用。種子具有鎮咳、祛痰和止瀉的功效。 薈白杜衛矛衛矛科衛矛屬

¥杜仲    杜仲科杜仲屬  落葉喬木。枝、葉和果折斷後有白色的橡膠絲。枝中有片狀髓。單葉,互生;葉片卵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邊緣有鋸齒。花單性,雌雄異株,常先葉開放,沒有花被;雄花有雄蕊410牧,花絲極短;雌花單生,子房狹長,頂端有二叉狀花柱。小堅果,有翅。

為了了解華北亞高山植被的群落組成和物種多樣性,我們一行9人乘坐長途車來到河北省的第一高峰——小五台山。

小五台山位於河北省琢鹿縣與蔚縣的交界處,屬於恒山餘脈。它由東、西、南、北和中5座山峰組成,但高度低於山西的五台山,故稱小五台山。其中以東台最高,海拔2882米。從北京到這裏需要6個多小時。

“上次我們來的時候是4月中旬,山上還結著冰呢。”劉老師今年已經是第二次來了,他介紹說,“我們請了一位當地的向導,淩晨5點動身,徒步上山下山。一路上路邊的溝裏全是冰,不過兩側的樹葉都綠了。下午3點返回,傍晚7點到山下,回到北京已是第二天淩晨4點了。長途車是臥鋪車,但我們沒訂到鋪位,所以連坐的地方都沒有,隻好蜷在角落裏。”

植分學家帶我去  像上一次一樣,我們也是從那個叫赤崖堡的村子出發。

這次我們要在山裏住好些天,所以準備了帳篷、食品及蔬菜,加上野外調查用的工具,每個人要背20多千克的物品。 ?  從赤崖堡到山腳下大約有3000米,我們借老鄉的一輛牛車把所有的物品拉到那裏,然後每人背上分配的物品,開始“長途”跋涉。

事實上,我們走的路還不能算路,因為那是村民走多了形成的羊腸小道。

走過一段灌叢,然後是幾千米連綿不斷的闊葉林。由於負重較多,一  路上誰都沒有說話。走著走著,一片樹幹獨特的樹林出現在我們的麵前。

1 這時大家都累了,紛紛放下背包開始休息。劉老師打破沉默,指著剛看到的喬木說道:“那是一種樺樹—紅樺,樹皮呈紅褐色。”

“樹皮成片狀剝落。”一名同學接著說。

“景觀效果倒是不錯嘛。”我評價道。

“紅樺分布的海拔相對較高。出了紅樺林,我們就快到草甸了。”劉老師繼續說道。

“上一次我們還看到一些早春開花的植物,比如一葉毛茛。”劉老師回憶道,“不過現在都凋謝了。”

“這個沒謝!”劉梅發現了一個特例,非常興奮。

“這個是常綠植物,叫做鹿蹄草。”劉老師解釋說,“我們4月份來的時候它還沒有長出來。”

我們繼續趕路。果然沒走多遠就走出森林,進人了草甸。不久,我們就到達目的地了。

“草甸景觀的確很漂亮,看看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植物。”卸下背包之後,劉梅開始注意腳下的植物了。

“你看到了什麼植物?在草甸地帶,主要是各種苔草。”劉老師俯身拔出一根草,“比如說絲柄苔草,當然還有一些美麗的山花。”

祕涵項  “嵩草也比較多。”王鬆補充道,“要是足球場鋪成這樣就好了。”

“美死你!”劉梅笑道。

“這些山花看起來不錯。”到底還是女生,更注意細節,更有愛美的天性,“好像是胭脂花吧?”

“對。還有很多風毛菊屬的植物。”劉老師幫劉梅辨認,“這個是大頭風毛菊,旁邊的這棵是紫苞風毛菊。”

“這裏有兩種灌木,葉幾乎一樣,但一種開黃花,另一種開白花。”王鬆叫道。

“這分別是金露梅和銀露梅,都是亞高山地區常見的灌木。”劉老師走過來看了看說。

看著大家都忙著關注植物,劉老師提醒說:“我們需要盡快布置營地,搭起帳篷,還要為明天的調查做準備。”

這次出野外主要是搞樣方調查,同時也采集一些標本。我們一早出發,走了整整一天,等營地收拾好已經筋疲力盡了。其實所謂的營地,也就是放羊人臨時居住的小篷子。隨後,大家把背上來的饅頭和鹹菜一一擺好,就地開飯。晚餐並不豐富,但也別具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