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經過大約2個小時的考察,我們於下午4點動身返回。即便如此,回到出發地已接近晚上8點了。
沒有進原始森林,太可惜了。
金縷梅科山白樹屬落葉灌木或小界木。有星狀絨毛。葉倒卵形,紙質或膜質,上麵綠色,下麵有柔毛,邊緣有小齒突。雄花組成總狀花序,萼筒極短,雄蕊近於無柄;雌花組成穗狀花序,萼筒壺形,花柱突出於萼筒外。蒴果卵圓形,無柄,上麵有灰黃色長絲毛;宿存萼筒上有褐色星狀域毛。
分布於我
野核桃 胡桃科胡桃屬落葉喬木。樹皮灰褐色,淺縱裂。枝有片狀髓。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常917牧;葉片邊緣有細鋸齒,下麵有短柔毛和星狀毛。雄性柔荑花序,雄花有纖毛,雄蕊常13牧;雌性穗狀花序,直立,生於當年生枝的頂端。果實卵形。
原產於我國西南、西北和華中。
用途同核桃。種仁含油率為6525%。也可作為嫁接核桃的站木。
>柿 柿樹科柿樹屬 落葉喬木。樹皮黑灰色,方塊狀裂。葉卵狀橢圓形,上麵綠色,發亮,下麵淡綠色。花單性;花萼4裂,果熟時增大;花冠黃白色,4裂;子房上位。裝果為球形,橘黃色或黃色。
我國栽培柿樹的曆史悠久,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華南和西南等均有,以華北最多。
果實可鮮食或製柿餅。柿霜、柿蒂入藥,有祛痰鎮咳、降氣止呃等功效。
落葉喬木。樹皮暗灰色,老時呈小方塊狀裂。雌雄異株或雜性;雄花於葉腋簇生,花萼鍾形,4裂,有毛,花冠紅色或淡黃色,常4裂;雌花單生,淡綠色或帶紅色。漿果近球形,熟後變黑色。
分布於我國華北、中南及西南各地, 有一年的夏天我們因故在呂梁山的主峰關帝山逗留了5天。關帝山海拔2831米,那裏氣候涼爽,但夜間的氣溫比較低。我們到的那天剛好是雨後初晴,空氣分外清新,滿山遍野都是綠油油的。
“哇,好多蘑菇啊!”劉梅興奮地大叫起來,歡呼著要去采摘。
放眼望去,山坡上果然有很多新長出來的蘑菇!
“別亂采,我來!”劉老師馬上製止了劉梅的采摘行動,“你能分清哪個有毒哪個沒毒嗎?”
大家不禁啞然,隻得看著劉老師采摘。
劉老師一邊采蘑菇,一邊告訴大家:“這是蘑菇,可以食用,它有…些明顯的特點,如有菌環,沒有菌托,菌褶肉紅色。這是口蘑,味道非常鮮美;這個白毒傘可別碰它,有劇毒;這是豹斑毒傘,也是有毒的……”
“這些蘑菇是怎麼分類的?”我問道,“它們都屬於哪個科哪個屬?”“一般把蘑菇劃到真菌界,與植物和動物一起放在真核總界裏麵。”劉老師解釋說,“以前的分類學家|不能隨便采!把真菌歸到植物界,1973年以後才把它們與酵母菌等單劃為一界。”
劉老師介紹說:“這類生物既不像植物那樣含有葉綠素,能夠自製養料,又不像動物那樣靠活動攝取食物,它們基本上是從其他生物、生物遺體或排泄物中攝取營養,營寄生或腐生生活。所以與植物自然有區別。”
當天晚上,劉老師熬了一大鍋極為鮮美的蘑菇湯,大家喝得十分痛快。
“長這麼大,還是頭一次喝這麼香的蘑菇湯!”率先發現蘑菇的
運:芬學家莪丟運秦劉梅感慨道。
剛躺在床鋪上大家還在談論蘑菇湯,但是很快就沒了聲響,不久,輕微的鼾聲陸續傳出。我四下望去,發現同學們已進入夢鄉。這蘑菇湯實在太香,今天也實在太累了!
在野外考察,吃得飽,睡得香,是最重要的兩點。這個晚上,這兩點我們算是滿足了。不過,半夜裏出了一點小“問題”。
當晚大家都住在窯洞裏。這窯洞以前是部隊通訊兵的臨時住處,已廢棄多年,後來成了當地的旅遊資源,經過簡單裝修之後對外開放。劉老師事先聯係過,選它作為我們野外實習的臨時宿舍。
說實話,這裏的氣候不錯,白天十分舒服。唯一不好的是潮氣重,窯洞的牆壁上居然到處是水珠;雨後往往伴有大霧,連對麵的人都看不見,潮氣就更重。糟糕的是,下雨往往讓人想上廁所。
在這裏,起夜是件令人頭疼的事情。
不過,這還不是所謂的“問題”。
我們住的床鋪,與其說是“床”,實際上就是用磚頭墊起的一張張舊木板,很像大通鋪。野外考察非常艱苦,大家隻能將就。
男女同學本來分住在兩個窯洞裏,可半夜裏女生們跑過來說,她們實在太冷了,要求擠在一起住。劉老師沒辦法,隻好臨時拉起一個布簾,把布簾的下端釘在床上,還將一對戀人安排在中間作為“分界線”。就這樣,大家擠著住了一夜。
很久之後,當我再遇到這些同學時,發現他們還都記得這一夜,都覺得“回想起來非常有意思”。
陬蘑菇蘑菇科蘑菇屬 子實體單生或群生。菌蓋直徑313厘米,菌肉白色。菌禮開始肉紅色,後變褐色至黑褐色。菌柄圓柱形,有時彎曲,有單層菌環。孢子褐色。
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為優質食用菌。
口蘑 白磨科口磨屬 子實體群生或散生。菌蓋肉質肥厚,幼小時邊緣向內卷曲。菌褶凹生。菌柄圓柱形,中生,有單層菌環。孢子無色。
常見種有:蒙古口蘑( ),主產內蒙古和河北,為優良的食用菌;楊樹口蘑(/,見左圖),產於內蒙古、河北、山西等,味道鮮美。
毒傘科毒傘屬 子實體單生或群生。菌蓋幼小時半球形,後平展,褐色或棕褐色,表麵附著白色塊狀或角狀鱗片。菌褶白色,離生。菌柄白色,中上部有白色菌環,基部有白色菌托。孢子無色。
分布於黑龍
類學家帶我薑探索
長途汽車在太行山脈曲折的道路上蜿蜒而行。從太行山最南端的中條山,我們乘車一直到呂梁山最北段蘆芽山的主峰荷葉坪——這裏的海拔在2784米!
“這一趟咱們可夠辛苦的。”我不禁有些感慨,“您每次出來都這樣 “大致相同吧。”劉老師笑笑說,“今年是我最辛苦的一年。”
辛苦往往與病痛相伴。我們一大早出發,直到晚上才抵達山頂。剛到山頂不久劉老師就生病了。開始時隻有一些感冒症狀,他還撐著出去考察。三四天之後劉老師便發燒、咳嗽,幾乎不能動了。
“還是送醫院吧。”有同學建議道。
於是,我們把劉老師送到縣醫院去打點滴。這點滴一打就是一整夜。
接下來的兩天,劉老師不得不臥床休息。他在山頂上的住處就成了我們的臨時指揮所。每天劉老師給大家分派任務,然後自己在“家”裏整理調查記錄,核準植物名稱,給壓製的植物標本換紙——這些平時早晚幹的活,現在白天幹了。
當我們考察返回時,劉老師總是坐在門口迎接我們。
“老師,我今天發現了幾種以前沒有見到過的植物……”劉梅大聲地嚷嚷。她一邊嚷嚷,一邊從采集袋中拿出一份標本給劉老師看。
“是豆科的植物,它的莢果有點鼓脹。”
“這是黃耆,它的根是著名的中藥。”劉老師說。
“這一種植物的花很好看,花上還有一個距。”劉梅拿出了另一份標本。
“這是曲花紫堇,磐粟科的。中條山也有。”劉老師說。
“您看這個,葉子很特殊……”她又拿出一份較小的標本。
“這是楔裂美花草,王文采先生在編寫中國植物誌時未看到花的標本,曾將其鑒定為川甘美花草。”劉老師接著說道,“還有什麼,全拿出來吧!,’ “這是山地虎耳草,一般分布在海拔2800米以上。這個是纖細羽衣草,也是高山地區才有的物種,很像委陵菜屬的植物。大家注意看這種植物,它的花的上唇特化成一彎曲的喙,就像大象的鼻子,故稱大擬鼻花馬先蒿。這是東方草莓,果實可以吃……”劉老師似乎對每一種植物都能講出一些道理來。
漸漸地,劉老師的身體有所恢複。我與劉老師住在一個房間裏,晚上睡覺前常常閑聊。一天我們又在漫無邊際地聊著,我感慨道:“你們的野外考察可真苦啊。”
“這並不算苦。”劉老師隨意地笑笑,“小的時候家裏條件不好,比這可要苦多了。”
在漫漫的長夜裏,劉老師開始講述他坎坷曲折的成長經曆。
密綠色檔 “小時候在農村喂羊喂驢,基本上能夠識別田邊、荒坡上的那些雜草樹木,也算是對植物最樸素最直觀的認識。”
劉老師是山西人,老家在農村。家裏兄妹5個,有4個在上學讀書,因此家境非常差,有時連幾塊錢的學費都不能按時交上。
高考時,考慮到家裏的實際困難,他選擇了讀師範學校,這樣隻用兩年就可以賺錢養家了。就這樣不到18歲,他便開始了工作生涯。
一開始教的是小學,接下來是初中、高中、大學和研究生。
工作當中他一直沒放下讀書和學習,因此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自然就上一個新台階。
劉老師在談到他的成長過程時一再強調,自強和機會是一個方麵,老師及時和正確的引導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還談起了對他人生有重要幫助的老師,比如李宗英、傅鳴實,鼓勵他報考研究生;上官鐵梁,引導他邁入植物分類學的門檻;賀士元、尹組棠和馬金雙,使他成為真正的植物分類學工作者。
從劉老師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們的民族生生不息;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們的文明向前邁進。
蠱黃耆豆科黃耆屬 多年生直立草本。分枝多,枝上有細棱和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1331牧;葉片卵形,下麵有毛;托葉條狀披針形。總狀花序生於上部葉腋;花序梗比複葉長或近等長;蝶形花冠,黃色或淡黃色。莢果半橢圓形,果皮膜質,有毛。
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及甘肅、四川、西藏等省區。
黃耆又名膜莢黃耆。中藥裏一般稱“黃芪”,是一種較名貴的中藥材,以根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