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上 風舞霓裳動京華(2 / 3)

**************************************************************************

談笑白駒過,紅顏鶴發刹那,隻歎天地無情!

此生有涯,誰得見天柱之顛。

天河蜿蜒,淩霄若漢,駕雲乘風千萬裏。

大道何及忘逍遙,一朝羽去登仙位,山河指掌間。

這首《忘逍遙》,乃是天柱峰下雲陽國婦孺皆知的歌謠。流傳下來的年代已經不可考,但是每當雲陽國科舉大考開試,六州十二郡才子雲集雲陽國都康京,文人騷客在康京酒樓文采風liu之時,這個歌謠幾乎是處處吟唱。

無他,歌謠所訟的天柱峰,就在康京邊上,浩浩然曲折向上,入了雲霄,直搗蒼穹。

天柱峰,並非一般的山峰。傳說這是整個幽雲神州的中心,以此向外散開的土地,圍繞了數不清的大小國家,可見其寬廣驚人。

曾有雲陽國國君派使節持天子紫金之戈繞天柱峰出使,不見其歸。百餘年後,使節後人持此戈歸朝,除史官無人記得此節。朝廷大表彰一番,國人才知道繞天柱峰一周竟然要百餘年光陰,無不驚駭。

使節後人奉上《天柱繞遊記》,官家將其印刷一百單八套,分賜王爺諸侯。此後,天柱峰上有神仙的傳說,這才開始在雲陽國盛行。一些大小神仙教派,也慢慢露出點興旺景象。

各個教派雖所敬仙尊不同,但是皆有一點大同小異:天柱峰向上八百萬裏,以大毅力登頂者,可得無上仙緣,傳仙尊衣缽,白日飛升,餐霞飲露,與天地同壽。

然八百萬裏,縱是策馬平地,神駒日行千裏,不眠不休,也要二十多載。天柱峰向上不見盡頭,山中獵人多言高出道路難行,走獸出沒,人力如何可登?

神仙逍遙,人皆向往。奈何天年有限,窮盡一生也無法登頂,隻能徒歎奈何,一腔神往化作了詩詞歌賦,那《忘逍遙》就是其中名篇。

時年雲陽定康十二年,定康帝令開大考,康京又是一派繁華景象。各地才子文人,名門之後,紛紛雲集康京,雲陽國立國便有規定:大考不入百佳,平民不得為官;不入千佳,爵貴後人不得繼承爵位官階。

所以,百姓要擺脫布衣躍那龍門,必須要來康京大考。爵貴後人要繼承家業富貴,也少不得要過這關。這大考一開,那真是百姓顯貴都在這康京城中熙熙攘攘。

好在隨著這大考國策定下,康京便隨著雲陽國人口增加和大考規模擴大,不停的進行著擴建。最初建都的老城牆,已經距離新的外城郭將近十裏了。

康京之中,除了千年皇城之外,最為奢華的建築,莫過於八座異姓王府。

八位異姓王,乃是當年與莊康帝一同打下雲陽國錦繡江山的大將,出生入死,軍功無數。定都康京之後,得封為王爺,在天子腳下世世代代得享富貴。

這樣,八位大將都失去了兵權,眼看著各富饒之地,被得了大寶的康家族人完全劃分完畢。雖失重兵權,猶得富家翁。八位王爺的後人隨著雲陽國不斷的發展繁榮,開枝散葉,又逐步的靠近了雲陽國權力的核心,如今,八大王府,在全國各地進京趕考的學子眼中,已經是僅僅次於大考地點康文廟的重要所在。

八大王府地位在雲陽國舉足輕重,其後人與宮廷以及相互之間的聯姻,已經逐漸形成了一道經受住數百年時間考驗的關係網。

一個趕考學子如果得了哪家王府親睞,得王府視為可入夾袋的人才,大考之途就會“一帆風順”,而穩能過關的學子,要想大考之後不被外放到窮山惡水的所在,甚至是候補個十來年的缺,也要設法走走王府的路子。

所以,這偌大的康京中,倒是那些距離八座王府距離最近的客棧,住宿位置差不多千金難求。而附近的民居,也都借著這三年一度的大考,租一些房間賺上一筆不小的收入。而窮學子們,隻能在官府的文院中擁擠在那些狹小的房間中。一間十來步方圓的屋子,竟然要住下至少四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