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誠信練就孩子做人真本領(2)(1 / 2)

有一次,宋濂借到一本好書,他讀得愛不釋手,於是決定把書都抄下來。可是不巧的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隻好連夜抄書。當時正是隆冬臘月,天氣寒冷,滴水成冰。他的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天又這麼寒冷,等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著急等書看。”而小宋濂卻認真地對母親說:“不管人家是不是等這本看,我都要按時把書歸還給人家,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如果說話做事都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呢?娘,您說對嗎?”母親微笑著點點頭,隻好同意宋濂連夜抄書。

還有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學者請教,雙方已經約好見麵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了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麼可以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裏早已經是大雪封山了。就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卻說:“娘,今天不出發就會誤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 就是再大的風雪,我也一定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裏時,老師感歎地稱讚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成大器!”宋濂這段艱苦而勤奮的求學經曆以及他的誠信品質,後人有口皆碑,並從中受到啟迪。

對於誠信,有人做過這樣生動的比喻:如果說人生是一列疾馳的列車,誠信便是必不可少的軌道;如果說人生是一次航行中的大船,誠信便是必不可少的舵手;如果說人生是一次旅行,誠信便是那必不可少的地圖,它將始終隨你前行,指引方向。

島村是日本著名的富商,他生財有道,島村自己的成功是這樣解釋的:“誠信,我是從一毛錢的誠信起家的。”

原來,島村是一個小規模批發商人,賺錢並不多。但是幹了幾年後,他發現周圍很多人都博得了同行們的尊敬,原因就是兩個字——誠信。於是,島村漸漸總結出了誠信在商業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很快,他也想出一個贏得信譽的好辦法,他開始了做麻繩的生意。起初,他都以進價出售,雖然賠了不少錢,但他贏得了很多客戶的訂單。

後來,聰明的島村找到了廠家,他說:“過去在你們這麼購買的麻繩,銷路一直都很好,但我都是以進價出售的,再這樣下去的話,我就離破產不遠了。”接著,島村就把自己的訂單拿給廠方看,過定單之後,廠方知道島村說的是實話,就決定每根麻繩讓五分錢。

島村到了客戶那裏,誠實地說:“以前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名聲,我都是以進價出售麻繩的,賠了不少錢,麻繩廠決定每根麻繩讓我五分錢,你們是否也商量一下,再給我加一點?”客戶看過進貨單之後,知道島村非常講誠信,於是決定每根麻繩做給島村加五分錢。

由於島村為人誠實,很快也博得了人們的信任,人們總願意和他做生意。

誠信不但是傳統美德中閃光的精神之花,也是當今現實生活中適應社會挑戰的年輕人應當具備的時尚精神。

南方某高校做了一個“誠信問卷”,問題涉及“您心中的‘誠信’概念是什麼?”“您有沒有做過不誠信的事?”“您覺得塑造大學生誠信觀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等。

問卷結果顯示,有89.2%的同學能夠認同“誠信不僅僅是為人處世誠實講信用的傳統美德,更是一種帶有現實生命力的廣義的道德規範”,並且有93.29%的同學認為“誠信的美好言行內化為個人的自覺行為和性格特征”是誠信的最高境界。當被問及“是否會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采取不道德手段勝出”時,有74.5%的同學選擇了“絕對不會”。麵對校園裏存在的種種不誠信行為,同學們普遍認為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麵:“不信守諾言”的占38.93%,“抄襲別人作品,考試作弊”的占36.91%,“拖欠助學貸款”的占31.54%。在問卷的最後,有87.12%的同學選擇了把“努力在各項實踐中做到誠信,讓誠信成為自己的做人準則”作為自己的行動坐標。

問卷調查結束後,很多同學都說:“這給我們反思自身的‘誠信含金量’提供了一個難得的量化標準”。

“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誠信是立身之本,也是生存之道。生活需要誠信,集體需要誠信,國家、社會更需要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