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人生財富(1 / 1)

“順苑三友”,是我和青幹處兩位兄弟因住在長順上街三苑“一套三”居室而借“歲寒三友”自居的稱謂。

盡管我們三人同住一室,但真正閑下心來海闊天空地大侃而特侃的機會並不多,因為各自都有許多需要加班處理的事情,加之住房裏沒有寫字台,更沒有微機,做什麼事情都沒有辦公室裏那麼方便。平時裏,由於大家都很匆忙,隻有早晚才能在一起簡單地聊上幾句話,因此很少有過多地交談,隻是需要對方幫忙時,再沒有剛來時那麼過多地講究禮節,直接痛痛快快地講出來就是。不知怎的,進入大雪後的第一個星期天的晚上,我們三個人都沒有去辦公室加班,也沒有到網吧聊天,而是靜靜地呆在家裏。

於是,我們不約而同地將各自的凳子搬到不大的客廳裏,天南海北地聊了起來。最後,大家談到了生活觀的問題,自然就會講起一杯水的故事:我國有一位年輕學者留學巴西並與一巴西人結了婚,後定居國外。有一次,央視的記者去采訪這位女士時,問她巴西與中國有什麼別樣的感受。她告訴記者,假如有同樣的半杯水,一個給中國人,中國人會說,水杯上麵是空的,怎麼隻有半杯水哩;另一杯給巴西人,他們會不假思索地說,我這裏有半杯水。這個問題說明了什麼:悲觀的人看到的竟是自己的不足,樂觀的人看到的是自己的成功。

當天晚上“散會”了後,我一個人躺在床上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到底屬於前者呢,或是屬於後者?我用蒙太奇的方式在腦海裏放電影,用自己對待生活的態度與巴西人相比,最後認定自己屬於第二類,是中國樂觀派人物的代表。因為,我對事物的看法和處理的方式始終保持了樂觀的態度。具體地講,我在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上存在兩個觀點:一是“失敗乃成功之母”的觀點。愛迪生曾經說過:“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有價值。隻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事的方法是什麼。”事實上也是如此,我們要保證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唯一的方法就是多積累失敗的成果。否則,任何人也隻是一種癡心妄想和圖勞無益。二是“失敗就是成功”的觀點。我說這句話,別人剛剛聽到一定會認為我是在用大話嚇人,以求取得轟動效應。其實不然,我沒有必要那麼去做,那麼去做對我並沒有什麼好的結果。反過來,假如我的觀點沒有立足之地,那樣做隻會是自己將自己推向反麵,就象高崗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找苦吃。這種無一利而百害的事情,現在的人是不會去做的,我想我也應該懂得這個道理,不會拿石頭去砸自己的腳。就說現實吧,有的人不想做那件事情,他可以采取失敗的方式去逃避,又比如說婚姻的事兒,有很多人就是采取離的方式解決的,而不是湊著過的方式來維係。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去辦一件事,他的定位是從中得到一些快樂和收獲,而另一些人卻會希望得到一些他人希望得到而非其本人看重的東西。因此,在別人的眼裏他很容易被定位為失敗,而在他自己的心裏卻是一種收獲或者是一種成功。以上這兩種思想的結骨眼就是兩種不同人的生活觀,如宋朝大學者楊時說的“有欲則不剛,剛者不屈於欲”的道理一樣,有兩種結局。無欲的人,剛而不屈:有欲的人,屈而不剛。想一想,我們在對待人生中的得失時,是不是也是如此的呢?同樣有兩種效果,一是失敗,二是成功。而成功之中又包含了兩層意思,一種是大家都認定的,另一種是隻有你自己認定的。不管什麼個認定法,做才是出路,才是青年人應該選擇的。有諺語雲:“有係鞋帶的能力,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機會。”這句話裏無不充滿著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因此,我勸青年重抖擻,即便身處逆境,也不要接受消極的生活觀,整天沉醉於“做虛功”上,而要有樂觀的生活態度,把係鞋帶的能力全身心地用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從而激發自己的工作熱情,調動全身細胞的能量,為黨為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

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養育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將是其人生一筆受益終身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