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勇敢地朝著夢想前行(1 / 1)

夢是什麼?它絕不是一道簡單的應用題,而是需要付出的一種實踐。在人生道路上,空談是實現不了夢想的,尋求捷徑也是不很現實的,而是需要腳踏實地、鍥而不舍的努力。回首40多年的追夢生涯,我從沒有放棄過對夢想的追求,而且數十年如一日地耕耘,終於用辛勤的汗水創作出了一定的作品,因而內心是無比地充實與自豪。

我在創作道路上的成功,算是辛勤耕耘的真實寫照,但在人生夢想的實現過程中,除了辛勤耕耘外,勇敢作為的精神也同樣為人生添了彩。比如五年前5.12汶川地震發生時,我在家裏真的是坐立不安,多想趕赴災區一線出分力,可家屬總在我的耳邊講,別去了,讓人看到了會說你是作秀的。因此,我隻好偷偷地去災民安置點詢問,但卻沒有單個誌願者可以服務的項目,於是我隻好放棄心中的夢,使其在內心無數次的澎湃,心裏自然感到特別地遺憾。而五年後的4.20廬山地震發生後,我再沒有把妻子的話放心上,而是聽從內心的聲音,遵循內心的感受,運用多年來在社會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在組織工作中積累的透視人心的經驗,第一次走到了災區服務的第一線,成為了一名地震傷員心理幹預誌願者,深切地體驗到了服務災民的神聖與自豪。

到達災民服務點後,我按照領隊的安排,發揮社會學思考者的優勢,充分了解掌握傷員的情況。客觀上講,她們每個人講述的都是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也是一場生與死的大搏擊。在了解情況之後,我們會結合其傷情,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撫慰活動,讓他們及時從地震的陰影中走出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辛努力,他們從不願意交流到笑臉相迎,不僅僅是臉上的愁容漸漸地消失了,而且幸福的笑容逐漸掛上了眉梢。當我的誌願服務時間一到,我不得不向傷員們揮手告別時,一句句辛苦啦的感謝話語,打動得我淚眼模糊,但我按照心理谘詢師的告誡,沒有回首,而是徑直地離開了曾經付出過汗水的地方。可腦海裏仍舊清晰地浮現著他們的笑容以及向我投來的熱切目光。那一刻,我沒有作秀的感覺,反倒是內心多年未曾有過的滿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因此我在心裏想,夢想其實離我們很近,需要的就是要用那麼一點點的力。否則,光是站在哪裏叫喊,夢想不僅不能實現,而且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現在梳理自己為地震傷員開展心理幹預的誌願生活,不僅僅使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而且也使我獲得了內心強大的淺顯道理:夢想離我們不近,但也離我們不遠,隻要我們勇敢地朝著那個方向持之以恒的追趕,迎接我們的必將是黎明的朝陽和明媚的春天。每一個人的夢想如此,其實中國夢何尚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