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走過來走過去,都是一樣的旅程,因為每一個人都將是如此,循環反複地走過同樣意義的三個台階,麵對人生“成長、發展、生活”三重境,人們都不約而同地在盡情地表演著自我的才藝。這要說來,他就是一個特定的規律,哪怕你是傻子都不會二樣,隻有聖人才能另當別論。
人們首先要享受的是成長的快樂,這是每一個人都要旅行的曆程。在這個台階上,可以說是最無知的,但也是最聰慧的,因為都處於一種待開發的狀態,它是我們成長中的處女地。也許就因為如此,才領悟到了童年的天真爛漫,才發自內心地承認自我的不足,才感受到了獲取知識的重要。於是,不會因為寒冬酷暑,不會因為刮風下雨,不會因為道路泥濘……一切困難都不是困難,當然這是後來的一種感受,尤其會把當時感知的困難當成樂趣。就憑著這種無猜的年齡和美麗的傳說,每一個人都在雨雪中奔跑,而且覺得那是一種多麼美麗的享受,也抑或於此,真正完成了獵取知識、培育活力、增強本領的偉大使命。
很是奇怪的規律,也許是自然法則的驅使,也許是社會法則的必然,當我們羽翼漸豐後,就不得不猥瑣地衝進漩渦,這不是水流形成的自然奇觀,而是由人心所構建起來的建築。說是建築,還不如說水流所成的奇觀,畢竟他們都擁有物質的屬性,而對於人心所構的東西,其是看不見也模不著的。於是乎,每一個人又會在這個由人心主導的環境裏去發展,無論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也好,還是處於廟堂之高的官宦也罷,整個社會群體中的人都無法回避,都得去努力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因為有人一直在你的耳朵邊呼喊,人一旦沒有了夢想,不就如行屍走肉一樣。也許人們正是被這種聲音強奸了,瘋也似的朝自己夢想的地方奔跑,猶如攀登百步梯一樣,每每用力一番就會站上新的台階,也隨之漸漸地回饋著社會規則所賜的內容,既有精神層麵的也有物質方麵的,這就基本符合了社會規則上的標注,在自我奮鬥的過程中實現了發展,因為按照社會規則的標準,我們所積累的所謂的財富也在逐漸增多。
物極必返,或者更準確點說,是必然要遵循這個基本軌跡的。這是客觀的規律,也是不用證明的真理。當人的知識到達一定水平後,所麵臨的社會分工能夠適應了,其用勞動換取的物質能夠維持生存了,以至於能夠更好地生活時,他們身體所賦予的自然力也在不自然地消減,尤其是他們夢想中的美景也慢慢地淡化時,追逐的力量、心境以及生存的推動力都變了,這些變化不是離現實越來越遠,反倒更是實際和現實。於是,他們就會慢慢地放慢腳步,決定找準自己的行動方位,使自己學會生活,因而對任何事情都開始淡定下來,也隻有淡定了的人心,才會更顯本真與從容。也許,生活就是這個樣子;也許,這樣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活。他們開始在心裏這樣爭論著,並在爭論中慢慢地回歸生活的本真。
事實上也是如此,人生麵臨的三重境,每每跨越一步邁上一級,都會使人感到幸福充實,在成長的過程中,知識在不斷地積累增多,能力在不斷膨脹增強;當到了發展時期後,便開始進入收獲的季節,內心的充實更是人生的一大境況;尤其到了生活的階段,就象坐在山頂看景一樣,滿眼風光、悠閑自得,視覺和心情都是無比暢快。用形象的比喻來講,就像我們登東方明珠賞上海美景一樣,首先得築牢地基,然後再是構築層樓,最後才有在塔尖賞景的結果。所以說,人生不複雜,人生就如此地簡單,成長、發展、生活,猶如一條軌道,你隻管按照一定的速度前行。不過,人在三重境裏的換位時間,才是最為令人頭疼的世界性難題。怎麼做才能最為科學呢?一個原則,就是在淡定中選擇,永遠不偏離中線,那就絕對不會出現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