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愛無疆域(1 / 1)

千年難遇的“5.12”汶川大地震,使山河為之哭泣,世界為之震驚。就在刹那之間,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走進了天堂,一棟棟漂亮的高樓被夷為平地……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下,一個個漂亮的學校立起來了,一個個精美的社區建起來了,一個個受傷的生命笑起來了……昔日的滿目蒼夷,現在是滿眼春光。見到這些景象,沒有人不為之動容,沒有人不為之感歎,沒有人不為之讚美,因為這些令人欣慰的變化,他不是大自然的饋贈,而是全國各地幹部用心血甚至於生命換來的成果。

作為親身經曆災難的成都人,地震對生命的威脅我是深有感觸的,特別是給人精神上的創傷,很是難以揮之而去。或許沒有身處震中,自然感受要膚淺得多。還是2009年參加縣處級後備幹部培訓班時,黨校組織我們前往災區,才接受了一次人生的洗禮,感受了災區災情的嚴重和重建後的巨大變化:災區農民的生產步入正軌,田間地裏禾苗綠油油的,長勢也特別地喜人;嶄新學校拔地而起,盡管沒有城市裏商業樓宇高大,但在災民們心中卻仍舊偉岸;一個個小區圍地而起,使災民們住上了比城裏人都還氣派的小洋樓,再加上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個個臉上都露出了美麗的笑容……

當時我看到這些變化,隻知道感慨災區重建的效用,從來也沒有去了解其中的緣由。道是後來,由於省委組織部對援建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工作人員不夠,考慮到住宿的問題,決定從成都抽名幹部幫助幹部一處工作,因此我有幸從另一個側麵,接觸到了災後重建的事,真正地觸摸到了災區巨變的根源。是災區的幹部,也是全國各地的援建者,一起用心血和汗水換來的。真的,就說說北京市援建指揮長欒德成吧,他不僅自己身患絕症,而且家人也在援建時查出患有絕症,可是他置生死度外,舍小家顧大家,帶病堅持戰鬥在援建工作第一線,不僅幹好了分內事,而且激發了援建幹部的鬥誌,使援建任務得到了高質量高水平落實。

援建幹部如此,中央決定支援災區的掛職幹部更是如此,盡管他們來自於各行各業,對災區的基本情況一無所知,但他們把災區當作自己的家,主動到災情最重的地方去,到任務最難的崗位上去,到基層最需要的項目上去,切實把自身的能力優勢、專業優勢和背靠優勢轉化為災區需要、群眾期盼的發展優勢,在四川災後重建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博士服務團的賀旺博士,與埃森哲公司合作編製《北川羌族自治縣信息化建設規劃》,聯係中規院信息中心協助北川建立災後重建城鄉規劃管理信息係統,並爭取到美國聯合技術公司(UTC)支持,促成了北川小寨子溝大熊貓棲息地1200畝、投資約120萬元的森林恢複項目;到什邡市掛職的中組部幹部周波,始終奮鬥在災區重建第一線,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天,春節期間都堅持在災區與群眾一起過年,與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同時還發揮自身優勢,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當其了解到災區幹部思想、工作壓力太大的情況後,積極向組織反映情況,建議從多方麵關心、愛護災區幹部,使對災區幹部進行心理調適的工作方案得到及時出台,確保了災區幹部的身心健康,為災後重建從幹部支持上保存了能量。

援建幹部成為了四川災後重建的生力軍,但四川的幹部也堅持站在了災後重建的最前沿。比如掛任都江堰市國土局副局長的聶強,及時主動與主管部門聯係,使《都江堰市災後重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得以備案執行,為基層爭取到災後重建指標2063公頃,保障了都江堰市主城區、青城山鎮、玉堂鎮城鎮災後重建工作順利開展;掛任平武縣教體局副局長的何曉燕,不顧山上隨時有泥石滑落的危險,頂著烈日,翻山越嶺,用四天時間,完成了對平通鎮橋壩村七個組243戶人住房的拍照,特別在其父親去世後,她匆匆辦完喪事,來不及安慰年邁的母親,又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掛任什邡的王蘊虹,充分發揮橋梁作用,為掛職地區爭取項目資金1300萬元,保證了利森、川渝中煙工業公司長城雪茄煙廠等29個項目的有序實施,同時幫助什邡轉移剩餘勞動力,通過深圳富威皮具製品廠一次性解決就業崗位400個,既增加了災區群眾收入,又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麵對災區災後重建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不想用華麗的辭藻去修飾它,隻想用最樸實的語言向未知的人們,講述一個個建設者們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我所講述的這些小故事,它隻是四川災後重建中的一個縮影,真正了解災後重建的人,他們的心中還裝著更多感人的故事。這些小故事真切地告訴我們,大災不可怕,因為有大愛。這就是一個老組工幹部對四川災區重建的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