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手足篇(2)(1 / 2)

同樣使人驚奇的是,這個秘密居然保守得很好。當伊麗莎白在她生日的那天下午,坐著輪椅來到醫院的小教堂時,她感到非常驚訝。她那可愛的臉龐因興奮而漲得通紅。她向前傾著身子,忘情地聽著。

聽眾們——10位家長,3個護士,坐在離舞台幾英尺遠的地方,他們難以看清孩子們的臉,可他們卻能清楚地聽到孩子們唱的那些深受伊麗莎白喜愛的、有些走了調的歌曲。

音樂會開得非常成功。伊麗莎白說這是她所過的生日中最愉快的一個。孩子們也因此感受到驕傲與幸福。約瑟夫激動地流出了眼淚我敢說,我們中也一定有許多人流了淚。

人們對這些孩子們所受的精神折磨、肉體痛苦、死亡的威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但是,更使人們為之感動的是:這些孩子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毅力和勇氣!

我沒有這次音樂會的節目單,也寫不出激動人心的好文章。然而,我卻要說,我從來未曾聽到過,也不可能再次聽到比這更美的音樂了。隻要一閉上眼睛,我就能清楚地聽到那次音樂會上的每一個音符。

許多年過去了,這6個孩子清脆的童音早已平靜了。音樂會上的7個孩子——6位歌手和那個翻樂譜的約瑟夫——都已長眠了。但是,我敢肯定,已經結婚並正在哺育著她自己金發碧眼的小女兒的伊麗莎白,一定還會記得那7個孩子的歌聲,因為這是她失去聽力前,所聽到的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聲音。

七美元實現的夢想

〔美國〕瑪麗·路·克林勒 宋蜀鈺 譯

當一個孩子懷著幻想、再加上父親的祈禱,小奇跡就會出現“需要小提琴。不能付過多的錢。請與……”

為什麼偏偏會注意這條廣告?我不由地自問,因為我很難得看一次分類廣告。我把報紙擱在膝蓋上,閉上雙眼,回想起許多年前的事。那時正是大蕭條時期,我們家靠自己的農場維持生活。我也想要一把小提琴,但我們沒有更多的錢……。

當我雙胞姐姐們開始對音樂感興趣時,哈裏特·安娜學著彈奶奶的豎式鋼琴,蘇珊妮用爸爸的小提琴拉練習曲。簡單的曲調經過雙胞姐妹的多次彈奏,變成了美妙的音樂。隨著音樂的節奏,爸爸哼著,媽媽吹起口哨,小弟弟滿屋子地跳,我隻在一旁靜靜地聽著。

胳膊夠長了,我就試著拉蘇姍妮的小提琴。我最愛聽弓穩穩地從各弦拉出的圓潤的聲音。噢,我太想要一把琴了。但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一天晚上,兩個姐姐在學校的樂隊裏演奏時,我緊閉雙眼,把這一切都深深地刻在了腦海裏。我默默地發誓:總有一天我也要坐在裏麵。

那一年太不景氣了,莊稼的收成並不像我們預計的那麼好。雖然生活還是很艱難,可我忍不住提出了要求:“爸,我能有自己的小提琴嗎?”

“你不能用蘇姍妮的嗎?”

“我也要進校樂隊,我們倆不能同時用一把小提琴啊。”

爸爸看上去很難過。從那個晚上以後,很多個夜晚,我都聽見爸爸帶著我們全家虔誠地向上帝祈禱:

“……主阿!瑪麗·路想要她自己的小提琴。”

一天晚上我們圍著桌子坐著,兩個姐姐和我在學習,媽媽在縫衣服,爸爸給住在哥倫布的一個朋友喬治·費英克寫信。爸爸說費英克先生是一位小提琴家,爸爸邊寫邊大聲對媽媽念,幾個星期之後,我才知道,有一段爸爸沒念:“您能幫我為我的小女兒找一把小提琴嗎?我不能花很多錢。但她非常喜歡音樂,我們想讓她有自己的樂器。”

幾星期後,爸爸收到從哥倫布來的回信,他宣布:“我們要去哥倫布,住在愛麗絲姨媽家。隻要找到看牲口的人,我們馬上就出發。”

那一天終於來到了。我們很順利地到了愛麗絲姨媽家。剛一到,爸爸就去打電話,他放下電話後問我:“瑪麗·路,你願意和我一起去拜訪費英克先生嗎?”“當然。”

我說。

爸爸把車開進一片住宅區。在一幢漂亮的舊式房子前,爸爸把車停在了私人車道上。我們登上台階,按響了門鈴。門開了,走出一位比爸爸高,也比爸爸老的先生。“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