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華
我在太極城陰魚島尾的埡子口處,看見那一排靠在山牆上的那些被廢棄的石磨。數了數,竟有百餘扇之多,我驚奇這太極城裏的文化大俠——項波先生的眼光,是他收集了這些散棄在城郊與鄉野的文化遺跡。
你瞧,那些石磨多像一輪一輪的太陽,又多像一輪一輪的月亮,當然,更像軒轅黃帝的馬車軲轆。它使我不由地蹲下身去撫摸著、閱讀著、聯想著這些滾過茫茫時空而將到達未來世界的哲學符號。
石磨是由陰陽兩扇構成,就像太極城是由陰陽兩魚島組成一樣,陰陽是中國文化的基石。
陰扇石磨,通常被擺放在像大地一樣安穩的磨台或磨架上,仰麵朝天,中心有一柱磨棋,自有懷陰抱陽的意象,四周是一圈光芒般的磨齒,磨齒是溝梁相間的美文,美文是從“人”字寫起的,最後又在“人”字上收筆,使你能感受到老石匠運筆的高超,將那一方濃縮而象征厚德載物的大地,寫滿了人的生存與綿延的妙語。
陽扇石磨,是扣合在陰扇石磨上的另一半,是“天”位的標誌和象征。其上有兩個磨眼,是進流穀物與雜糧的通道。這通道在陽扇磨齒平麵處形成了一個太極圖狀的分流走勢,整體的樣子也像衛生常識上所描繪的子宮輪廓圖,有執陽而含陰的易理。這在一般人的眼裏,那也確實是像兩條盤龍的擺尾姿態,四周盡皆盤龍的磨齒根係。
當陰陽兩扇石磨合攏起來,以陽扇為主而轉動時,磨頂上的穀物便會像流水一樣盤旋而下,此刻,你能聽出宇宙的轟鳴聲,你能看見日月的輪回影,你能感受到四季與日夜的交替,像風中的流雲、浪裏的泥沙與林中的竹筍一樣,“生生不息,謂之道也”!
你不用細想就知道,磨合中的生命是從兩儀開始的,繼之生出了四象,續之生出了八卦,石磨中的糧食隻是一種象征和比喻,它在一溝一梁的催生下,由內向外均勻地生發著,彌散著,以至於在轟隆轉動的磨口邊沿,變成了紛紛而落下的一圈糧食的“雪雨”。
我們,以及我們的祖先,就一直是在這精彩而生動的天地裏,在這“雪雨”的喂養中長大成人的,改朝換代的,創造與發明的,比如鑰匙與鎖器的關係,石碾與碾盤的關係,鍋蓋與鍋底的關係,螺帽與螺釘的關係,它使糧食與文化、物質與精神成為一合石磨的兩扇,個中有我們的生命根性,還有我們的象形文字與象形思維的表現特征。
你很難想象,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起源沒有自己的圖像,就不會有從圖像上誕生出來的數字;如果沒有表形的數字,就不會有達意的數學;如果沒有演算的數學,就不會有發達起來的科學;如果沒有科學的創新,就不可能有被稱為現代化的今天。
今天,我們將古代的科技工具——石磨,廢棄在曆史的大道邊沿,這是文化的進步,科學的抵達,和新工藝的替代,以及智慧超創的結局。但是,我至今還記憶猶新,在童年,每到臘月二十四日這天,鄉間的石磨是萬萬不能推動的,因為這一天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們說,凡未過十二歲的童孩就可以傾耳聽見磨中喜吹喜打的歡慶場麵,並且我在許多民俗的資料中見過關於老鼠嫁女的圖畫。先前,我把它作為神話貯藏在大腦深處,如今,我才明白,那仍然是一種哲學比喻,它以石磨的陰陽來象征天地的結合,在天地之間,除了有我們人類所需要的糧食與萬物之外,天地之間還有更多的生命並存,它養育了人類,也同樣養育了萬物,它同樣需要人類以心去嗬護萬物的存在。老鼠嫁女就是古人熱愛萬物生命,使之共生同榮的典範思想。
我理解石磨裏的糧食與老鼠嫁女故事的另一種意象則是:天與地是親和的,又是對立而鬥爭的,我們所有的生命都會在磨合中誕生,又會在磨合中成長,最後還會在磨合中老去。珍惜天地,注重環保,熱愛一切生命,是老石匠鐫刻在每一輪石磨上的天言箴語。我們可以放棄有形的石磨工具,但不可以丟失無形石磨上的哲學準則。
這是中國的文化,同樣是人類共有的財富,以及是萬物生命和諧的福音。
(選自《石磨上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