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愛情欺負什麼人
―位棚走出大學校門不久的年輕編輯,非常崇拜蒗女作家,求我寫了封引薦信,千裏迢退去朝聖。朝聖歸來仿佛突然長大了10歲,知道人間是怎麼回事了,知道生活是怎麼回事了,過去好長時間了,對那位女作家過的日子還感慨不已。她沒有想到自己心目中的文學女神、一代才女,竟然過著近於淒涼的日子“獨身一人,請了-個保姆,每隔3天才來一次,幫助收拾一下厘子,做一頓像樣子的飯萊。在保姆不來的裏,她便吃剩菜剩飯,或隨便胡弄一點,有一口沒一口。淨剛50歲出頭,按理說正是享受成熟人生的最好時期,功成名就,沒有負擔,平靜自侑,理應緊緊抓連申牟的尾巴,好好享受成熟的生活和成熟的生命的種種歡樂。她沒有。畢早地鬆開了手,提前以老年的心境安詳自然地迎接老境的到來。這是為什麼?她內心深處怎樣認識自己生活中的缺陷?是無可奈何地接受?還是就喜歡?
這種缺陷?
這位年輕的編輯也是女性,所以慼觸就格外深切。曾引以自豪的滿腦袋現代意識,也受到強烈的震顫,以致動榣並生出許多疑問。
“少年夫妻老來伴兒”一為什麼年輕的時候稱夫妻,而老了就稱“伴兒”?“紅顏多簿命”、“賴漢子找好妻”……這些重複了千百年的俗話、套話,至今仍在重複,一定有它的道理。它成了創作上的一個很大的套子,曆代都有文人鑽進鑽出,套來套去,也說明生活裏還在不斷發生這樣的故事。這不能不說是優秀女子的悲哀。用不著我來饒舌,打開現代社會這本大書,有多少“女強人”被無能的丈夫背叛乃至遺棄;有多少出類拔萃的女性擁有漂亮的容貌、事業的成功、足夠開銷的金錢等一切令人妒忌的東西,唯獨不能擁有令自己滿意的愛情,或者曾經有過但沒有全始終。
莫非愛情也是“高處不勝寒”?這裏難道有什麼規律可循?
對不同的人來說,愛情的分量也不一樣,從重達千斤到輕如鴻毛的都有。有人時刻準備用整個生命去愛,為了愛而生存,視愛情為人生的全部,為追求偉大的愛情即便毀滅了人生也無愧無悔。這是懸空式的偉大戀人,把自己整個吊在了想象中的愛情大樹上。任何愛都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愈是優秀分子,由於智商高、知識多、想象力發達,這種主觀色彩就愈重。而客觀現實是,那種偉大的燦爛輝煌的愛情不是很容易能碰得到的。於是,視情感為自己唯一所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便鑄成了天下情人的悲劇因素。
愛情的輝煌在於浪漫,愛情的長久取決於清醒地對感情的把握——這是另一種人的愛情觀。不管講起來多麼動聽,寫在紙上多麼溧亮,愛情隻是人類生存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不是生存的全部。不論所愛的人多麼重要,也不可能取代一個社會。正如魯迅所說:“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普通人往往既需要愛,也不能離開養育這種愛或毀滅這種愛的現實世界。如果不是選擇死,而是選擇生,就不能排斥理智。理智是人類為了生存而付出的“沉重而又無可奈何的代價”,人要生存就不能沒有理智的幫助,不要理智就是取消人類的存在。當然,這裏所說的理智的“重大功用”,並不是單指用它來對付愛情。
然而,古典式或者浪濫式戀人所信奉的真正的愛情有三個特性:“強烈、瘋狂、毀滅”。這顯然是排斥理性的。
理性介入愛情,必然注重現實,講求實際。這很容易被指責為平庸,不懂愛情。而在愛情的波濤中翻船溺水的,常常是那些對愛情懂得太多的人。使愛情和不幸成了相等同的概念。這是因為愛情有欺騙自己的天性——
古今中外舉世聞名的愛情和各種藝術作品裏的愛情,就是一種美麗的誘惑。正因為真正的愛情難尋,人類基於對愛情的渴望才生出許多想象,編出許多故事,無形中給爰情定出了一種標準。倘沒有這個參照係,人間也許會少些愛情悲劇。實際上每個人的愛情都有自己的條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誰的都不一樣,尤其跟古今出外著名的愛情範例不一樣,這才是你的。優秀分子極推崇獨特的風格和個性,愛起來卻喜歡跟別人比:“你看人家怎樣怎樣……”
追求理解,尋找知音一其實上帝造出男人和女人是為了讓他們相互愛戀,未必是為了讓他們相互理解。人際之間尤其是男女之間不可能有嚴格意義上的真正的徹底的全無保留的溝通。你理解你自己嗎?往往是似了解非了解會產生一種神秘的情感,成就愛情。一且徹底了解了,優點視而不見,缺點一目了然,便會生出許多失望,吸引力喪失。
如僅僅是一杯清淡寡味的白開水還算是好的,倘若再清澈見底地看到許多毒菌病塊,忍無可忍便會分手。所以,許多長久夫妻的長久秘訣,是愛對方的缺點。一個人身上的優點誰都喜歡。而缺點,尤其是隱秘的缺點,隻有愛人知道,能夠容忍,當然包括幫助,幫助不好仍然是容忍,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種習慣,形成了一種隋性,相互適應了。這種習慣和適應構成了一種深切的別人無法替代的關係,生理、心理上的一種完全的容忍、默契、理解,勝過浪漫的愛。雖然愛情的光環消失了,換來的是長久而平實的愛情生活。
從某種意義上說什麼是婚姻?婚姻就是包容,包容婚姻的缺陷。
髙調好唱,但不耍說愛缺點,即便是容忍缺點對一個優秀人物來說,也是很困難的。聰明人愛挑剔,會挑剔。凡事都有個限度,不同的人、不同的愛情、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限度。如果容忍變成了一種下地獄般的痛苦折磨,豈不成了罪孽?有的人要看容忍什麼樣的缺點,看對方還有沒有值得重視的優點。對有的人來說容忍變成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對另一些人則是“夫唱婦隨”。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情:某夫妻中的一個曾犯過嚴重的很丟人現眼的錯譚,鄰裏、朋友還記憶猶新,可人家兩口子又一塊上街、散步、說說笑笑,日子過得還不錯。當事人,受害者比別人轉彎子還快,,這是為什名?一個女研究生熱烈地愛上了自己的導師^這位導師正值中年,是個有成果的名人。他的夫人知墀恥不氣,不躁,找到了那位研究生,心乎氣湘地問她對自己的導師知道多少?他有名氣,有成就,別人很容易看到他的優點,很容易喜歡他,葷他。這位夫人又列舉了隻有難才知道的他的許多缺點和身上的疾病,講了自0是猓樣忍辱負重地幫助他,照雇他,使俾有今夭還有牢靠的明天。最後坦誠地問研究生廣如果侔自侑能埃我儎擠更好,我就撤出,成全你們。”結果,在這場感填蝌葛中撤出的是那位研究生。她沒有把捶在成了導師的奪子以後還能長期忍受他的缺點和那討厭的疾病。
現代社會流傳著不少害人不淺的觀點:“愛情和婚姻是兩回事,愛情常常毀了婚姻,婚姻也可以毀了愛情”;“享受愛情和享受生活是矛盾的,優秀女子的理想愛情屬於一個髙尚的社會,無法和世俗的生活諧調。”優秀女子的感情負擔太重了。愛得淺了不夠味,懷疑不是真正的愛情。愛得太深了又會患得患失,不僅會愛得沒有了自己,還將最終失去所愛的人。說起話來思想很“現代”,真正動真情愛上了一個人又很“傳統”。我在一次會議上曾聽到一位情場得意的老兄發過這樣的感歎:“愈是優秀的女人愈煩人!”
看來,對優秀的女子來說隻有兩種選擇:要麼徹頭徹尾徹裏徹外的“現代”,要麼保留一顆女人的平常的心。
優秀而又幸福的女人多半都有—顆平常的心,她們活得自然而又完整。為愛情而生為愛情而死的生命倒常常是有缺陷的一盡管這種缺陷也不失為一種美,一種髙尚。記不得是哪位先哲說過大意是這樣的話:“一個婚事順利的普通人要比一個過獨身生活的天才幸福得多。”這話也不是沒有毛病,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
懷有一顆平常的心,就是願意回到家庭中過普通人的但是牢靠的生活,駕馭愛情,充實自己的人生。
所謂用徹頭徹尾徹裏徹外的現代觀念武裝自己,就是為了對付愛情的從屬性和不平等。把人類“最沉重最可怕的一種情感”轉化成一種“輕鬆、自由、信任、豁達”的男女關係。這就是現代愛情的基本特點。去年2月日本一家婦女雜誌《莫拉》做了一項調查,為兩種女人打分:一種是以放棄工作專做主婦的山口百惠所代表的溫柔賢惠型;一種是以鬆田聖子所代表的我行我素型,不放棄職業,不舍棄自我。結果是大多數人更喜歡後者。《兩性差異》一書的作者韋娜說得更直截了當:“對於男女雙方而言,愛情是為生存而戰。”
社會繼續開放,觀念不斷變化,帶來了許多快速而多變的感情問題。婚姻的缺陷暴露得最多,感情的饑渴者和流浪兒最多,情人最多。幾乎衝擊了各種年齡各種階層的人。心裏巋然不動者是少數,已經采取了行動的也是少數,大部分人是心裏有所動或正準備動。至於怎樣動,動的結果如何,那就難說了。敏感的人總是先動。所以要格外珍重。
強人辯
曾幾何時,頗具震撼力、經常掛在人們晡上的女強人”一詞,由褒義變成了貶義。
優秀的女性厭惡別人把她稱為“女強人”。即便對方是真誠的,也會讓人感到這封號裏含有某種切佩、同情,甚至是輕慢。一般人也不會把這頂桂冠送給自己真正敬佩、喜歡的女人,而常常是漫不經心地、起哄式地稱呼那些能幹的、厲害的角色:“誰惹得起她,這可是個女強人!”“怎麼說呢?……她是那種女強人,明白了吧?”“夠倒黴的,誰叫她是女強人呢!……”
這就是症結所在。
本來在現代生活裏,會經常不斷地造出一些新名詞,也會經常不斷地淘汰一些不再流行的名詞,這都是正常的。“女強人”一詞沒有被淘汰,卻由一句好話變得走了味兒……
這體現了一種社會心態的變化。
前幾年,許多地方都有領導有組織地、嚴肅認真地評選過本地的“第一女強人”或“十大女強人”。現在不再舉辦這種活動了。而代之以選美,評選各種各樣的小姐,甚至是“模範丈夫”。
“女強人”被美女和“好男人”所取代,據說是社會對“陰盛屈衰”現象改一種反抗。可是在1卯2年春夭公布的全國評選10佳運動員的投票結果,“巾幗”占了8名,囊括了前4名,把碩果僅存的兩名“陽剛”夾在中間。
婦女——是最好的男子漢,強大而又優秀。為什麼“女強人”一詞會變了味兒呢?問題可能出在一個“強”字上,容易讓人想到五大三粗、髙腔大嗓、風風火火、以自己為中心、母夜叉、河東獅子吼、強悍、強橫、強行、強壓、強詞奪理……而人們一般來說喜歡同情弱者。尤其是“男子漢大丈夫”,容易對“小妹妹”、“小可憐”、“小嬌嬌”、“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等類型的女性投入激情、愛心和責任感。當然,如果你是女皇,又恰恰需要麵苜的話,也不會沒有“男子漢大丈夫”來應征的。
按一般規律來說,越是優秀,被追求的可能性越大,追求的人越多。但,生活,尤其是感情生活,並不總是發生應該發生的事情。杏則人們就不會發明“命運”這個詞兒了。承認“命運”的存在,就是承認人生的難以預測,生命的不可規劃。千百年來,人們都想能預測自己的命運,按與己的心意,設計、規劃自己的子孫後代的“命運”,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做得到。
我要做的是,動員自己的同事和朋友,對當代“女強人”的“命運”,做一番科學的跟蹤調查,尋出某種帶規律性的東西,對今人、後人也許不無警示。
“女強人”這個稱號,也容易使優秀女人自己誤解自己。
強者必有其弱的一麵。用武林人物的話說,即便是練就了金鍾罩鐵布衫、刀槍不入之身,也還會有某個部位練不到,最脆弱而不堪一擊,何況不會任何功夫的肉體凡身。
一個向前跑得快的人,腳跟必然提起來,身體懸浮,而這最容易被外力絆倒。
誰能說名耿星毛阿敏不是個成功者,其影響不強大呢?可是又有誰能想得到她名氣那麼大,卻會被一個無名小輩再一再二地坑蒙拐騙、打罵、淩辱,甚至被趕出家門,“捂著滿是血的臉,在大街上遊蕩,滿目淒慘、悲涼,想到了死……”
不是一個典型的弱女子的哭訴嗎?香港名耿星梅豔芳告別歌壇後,也講過一番話:“我自走紅後,多年來一直戴著強硬的麵具,太久了也很辛苦。我畢竟是個女性,也想有個好丈夫,奈何外表太強,好的男人見了我都掉頭就走,不敢靠近……”
正是由於許多“女強人”的不幸遭遇,才使她們自己不願當“女強人”。也使別人改變了對“女強人”一詞的看法。
所謂“女強人”的不幸,大致有這樣幾種類型:
一、女人一旦發現了自己的潛力並迷上了一種事業,就容易得“魔症”,一天到晚,滿身、滿腦、滿嘴盡是工作,無暇顧家。輕者使親情疏淡,重者自己的位置被別的女人替代,家庭解體。
二、由於自己太強,丈夫不願生活在她的陰影裏,被一個遠遠不如她的人拋棄。
三、由於太能幹,名氣太大或者說成就顯著,不僅被女人妒忌,也被男人和社會妒忌。成為謠言追蹤的對象,成為小人攻擊的靶子,容易遭受陷害和打擊。甚至會成為某種社會思潮的犧牲品或權力鬥爭的受害者0
四、在外麵是強者,在家裏是賢妻良母,決不偏頗,裏裏外外一把手,包打天下,事必躬親,慣壞了孩子和丈夫,俱不爭氣。壞男人是妻子培養的。為了維持一個形式上的家庭,躲開世俗偏見的攻擊,忍辱負重,委屈求全,痛苦自知。
五、曲高和寡或命途多舛,未遇知心知音,寧選擇獨身,終年品嚐孤獨,也不願冒險踏入不幸婚姻的陷阱——這一條未必是優秀女子的不幸,說不定是大幸。有一份雜誌在1992年第!期上,介紹了中國內閣中的6名婦女,其中有一位就是皁身。她曾任全國第五大企業的燕山石油化工公司的技術員、技術科長、副廠長、總工裎師、副總經理、總公司黨委書記,後來成為北京市副市長。她政績卓著,且儀表優雅,生活情趣廣泛。她“酷愛交響樂”,喜唱歌,是“漂亮的女中音”。“善舞”,她的交誼舞姿大方灑脫,還時常在工廠“領導服裝新潮流”。在出任副市長期同,她的發式又成為北京市許多中年婦女模仿的“樣板”。她的名言是,“要成為生活的主人,不這讓別人左右我,更不能讓輿論左右我。”“不畏人言仍從容,女子到此是豪傑。”充滿魅力和神秘感,內心是強大的。不幸多發生在外強內弱的人身上。大凡“女強人”,都是不同程度的“名人”,她們的不幸容易產生“轟動效應、被社會輿論大加渲染。
不是“強人”的婦女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不幸嗎?恐怕未必,也許更多,隻是沒有力量形成“轟動效應”罷了。
那麼,女人遭遇不幸是因其“強”,還是因其弱?成為“女強人”離不開這樣幾種因棄,性格、遺傳塞因、人生機遇、生活環塊、所受的教育和調練。“女強人”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對女性的偏見入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