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蔡玉霞開店(1)(1 / 2)

李毓藩

1.亮相

乾隆年間,茶葉是中國的大宗出口貨物,幾乎要占世界茶葉交易量的九成。而大清王朝的茶葉出口,有三分之二是從漢口的茶葉市場流向世界的。當時,漢口售茶店鋪林立,茶葉品種繁多,名震中外。這其中,又以花樓街最負盛名。可以說,隻要站穩了花樓街,就能在漢口茶葉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這年暮春的一天,一位身段苗條,容貌俏麗的年輕女子,嫋嫋婷婷地走進了漢口花樓街茶業商會的黑漆大門,向會長羅天嘯請了安後,示意身邊跟著的使女,給羅天嘯敬上了一隻有玻璃蓋子的檀木盒。羅天嘯透過玻璃蓋一瞧,見盒中裝的竟是一支人參,不禁嚇了一跳,這女客送如此貴重的禮物,定是有要事相商。

果不其然,女客落座謝茶後,自稱姓蔡,叫蔡玉霞。蔡玉霞淺淺一笑,說:“恭喜羅會長,花樓街將要新增一家茶葉店,會長名下又要添一名賣茶新兵了!”羅天嘯莫名其妙:“這事從何說起,我怎麼一點兒也不知道?”蔡玉霞似笑非笑:“會長這話就差了,那個茶葉店的老板就坐在你麵前,怎麼能說不知道?”羅天嘯大驚道:“難道是你?”對方回答:“對了,就是我,小店在燈籠巷巷口左邊。”

聽到“燈籠巷”三個字,羅天嘯又是一驚,他家的盛明茶葉店正是開在燈籠巷的巷口右邊。羅天嘯心裏暗道:女子無才便是德,安守閨房是本分,這女子的男人是怎麼搞的,竟讓她拋頭露麵做起了買賣?看來此女送我一隻人參,決非吉兆!盡管心裏有想法,但羅天嘯卻隻是點點頭,沒有吭聲。

其實,花樓街的茶葉店比比皆是,誰開新店都難免會碰到毗鄰的老店。而當時開店也不需要官府批準,隻要按例納稅就成。商會這類組織,屬同業互助性質,並沒有生殺予奪的大權,開店者不需要買它的賬。蔡玉霞開店之先,及時拜訪會長羅天嘯,也算是仁至義盡了。來意既已說明,蔡玉霞就打了一躬,踩著個大腳板,匆匆告辭。

羅天嘯望著蔡玉霞的背影,眼裏卻要冒出火來。娘兒們開茶葉鋪,真是吃飽了撐的!甭說花樓街,就是全漢口,也還沒有先例呢。選址選在燈籠巷,這不成心想唱對台戲嗎?既然這樣,我倒要看看,你這店開不開得下去,別到時候哭都哭不出眼淚來!

2.開業

一個女人要在花樓街開茶葉店,而且開在燈籠巷,有意與會長的盛明茶葉店唱對台戲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就轟動了整個漢口。

那個年代,漢口市麵上早有各國洋商露麵,人們的眼界開放了許多,對於女人開店這件事,多數隻是好奇,並不反感。當然,瞧不慣女人當老板,黃鶴樓上看翻船,料定蔡玉霞必铩羽而歸的,也不是沒有。但像羅氏父子這樣,發誓要給蔡玉霞一點顏色瞧瞧,讓她知道馬王爺有幾隻眼的,卻是絕無僅有。

且說蔡玉霞向羅天嘯打了招呼後,就回到燈籠巷,有板有眼地忙活開了。有好事的四處打聽,除了空折騰一場外,卻連她的出處都沒摸著,至於她從哪兒進的茶葉,店鋪要掛什麼招牌,準備如何開張,更是摸不著門。人們隻是知道,臨近開張時,蔡玉霞給花樓街八十餘家茶葉店家家都發了請柬,並在花樓街及漢口各處,貼了“燈籠巷有茶葉店開業”的廣告。

乾隆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天氣晴朗,風和日麗,蔡玉霞的茶葉店在眾人的注目中開張了。

開張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在門前放鞭炮,直響了有半個時辰後,才在煙霧中掛起招牌,宣告了漢口又一家新茶葉店的誕生。這個店掛的招牌上,寫的乃是:“汪玉霞茶葉店”。這就怪了,她明明叫蔡玉霞,怎麼取個店名要叫“汪玉霞”呢?

讓人驚訝的不僅於此,蔡玉霞的店與其他茶葉店不同,粉牆上還掛有古今名人字畫數十幅,透出一股書卷氣來。而蔡玉霞本人,則是一襲暗花旗袍,梳著高髻,淡施脂粉,喜氣洋洋,率領著一眾店員站在門口歡迎客人,倒像是一個貴婦人,在歡迎客人赴她的沙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