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祭劉誌丹烈士文(1 / 2)

李存葆

二〇一〇年仲春,中國作協組成“走進紅色歲月”采風團赴延安。四月十一日抵達誌丹縣。十二日拜謁劉誌丹將軍陵園。因翌日為將軍誕辰,縣委、縣府囑餘寫一祭文。庸子才疏,恐惶受命,不揣譾陋,撰此小文,掬誠以頌,敬以瓣香,聊表區區雲爾。

鍾樓山青青,周河水澹澹。一代群眾領袖,靜臥鬆柏樹下;千古民族英雄,長眠陝北高原。忠貞救國心耿耿,盡瘁為民意款款。驍將駕鶴,雖早西去,蓋世偉業,猶存人寰!

民國初年,天愁地黯。倭寇鯨吞,山河破碎;軍閥交惡,黎庶倒懸。仁人誌士,七尺軀萎殘荒草;共產黨人,滿腔血以薦軒轅。國待幹城扶赤幟,陝北走出劉誌丹。

黃土竟生丹桂子,誌丹桑梓乃保安。少年遂立鴻鵠誌,曉知世味須嚐膽。求識榆林中學,梅馥發自苦寒。聞雞起舞,坐擁書城乾坤大;借螢夜讀,馬列奇文天地寬。受黨派遣,修業黃埔;投身北伐,一往無前。滬上起濁浪(滬上起濁浪:指1927年“四?一二”大屠殺。),黨錮無端屠英才;天下待澄清,吾黨再續國殤篇。俊傑墳前血尚腥,高原兀立絕頂男。勇哉誌丹,重返保安,赤子歸鄉,雄才大展。永寧山中,首播保安革命火種(1928年秋,時任中共陝北特委軍委書記的劉誌丹回鄉,在永寧山中組建了保安縣第一個黨支部。);低矮窯洞,燃亮真理燈盞。渭華起義,血染渭水旗不倒;太白奪槍(1930年10月,劉誌丹率黨團骨幹,於甘肅太白鎮奪取隴東民團槍支,並創建了南梁遊擊隊。),工農武裝凱歌還。劉謝(劉謝指劉誌丹和謝子長。劉謝同為西北革命領袖和紅二十六、二十七軍之創始人,劉謝共同開辟了陝甘邊和陝北革命根據地。中央紅軍抵達陝北前,謝子長於1935年2月21日,因負傷久治不愈而逝世。)結轡,共建西北紅軍;雙雄聯袂,開創陝北工農政權。壯哉誌丹,謀有八陣諸葛之智,勇有長阪子龍之膽。統領陝北紅軍,馳騁千裏高原。堅強似磐石,矯健若遊龍,百戰聲名敵膽喪,赤旗插遍陝甘邊。大哉誌丹,統戰模範。獨創“三色論”(三色指紅、白、灰:“紅”意為組建自己的革命武裝;“白”意為爭取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進步人士;“灰”意為改造哥老會,收編“山大王”。),胸海納百川。收編眾草莽(劉誌丹對土匪中出身貧寒,雖入黑道,但良心未泯者,反複進行說服教育,讓他們參加紅軍。如曾在黃龍山“占山為王”的郭寶珊,因戰功卓著,開國後被授為少將軍銜。),生死敢與共;改造哥老會(“哥老會”係全國民間道會組織,成員多為窮苦百姓。陝北“哥老會”經劉誌丹多次規勸和改造,大都投入革命陣營。其代表人物如李仲英成為紅二十九軍軍長;如馬錫五曾任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主席,開國後曾任全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唇亡齒亦寒;腐朽化神奇,青史留宏篇。偉哉誌丹,人中騏驥,黨員典範。打土豪,分田產,樂在百姓歡樂後;察民瘼,伸民冤,憂於邦國憂患前。誌丹將軍,冰心鐵麵,官囊空虛(劉誌丹將軍犧牲後,所遺之物,除黨的文件外,僅有兩支香煙。),不飲盜泉。陝北民眾,口碑載道,信天遊高歌劉清官!左傾路線,屢織冤案,內部清洗,淒愴慘然。磊落誌丹,亦難幸免。凱旋途中,偶悉捕令已下(在中央紅軍達到吳起鎮的前十天,劉誌丹率部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陝北的再次圍剿。斯時,左傾機會主義者正對陝北紅軍進行內部大清洗。劉誌丹在前線開完慶功大會返瓦窯堡途中,從一通訊員手中,偶見一紙逮捕令,名單均為紅二十六軍師、團幹部,“劉誌丹”三字赫然在列,誌丹將軍仍毅然隻身前往。後毛澤東一聲“刀下留人”,身陷囹圄的劉誌丹,方奇冤得雪。),將軍隻身赴囚室,了無懼色,敢將生死視等閑。為公德乃大,無私心自安。此等高風亮節,俯不怍於人,仰不愧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