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下)(1 / 3)

顏杲卿沒資格參加酒宴,但那些參加酒宴的上級主官,喜歡賣弄。將科考舞蔽案宣揚出來。他知道向皇上告發的人是安祿山,從皇帝如此重視這個案件的情況看,他認為皇帝對安祿山十分看重。

這個時候將裴寬調到京城,很可能是為安祿山騰出位置。別看範陽節度使與平盧節度使同是節度使,地位是不一樣的。

範陽有軍隊91400人,是當時唐朝的最大軍鎮。主管河北道二十四郡的政務。太守、縣令都由他舉薦,權力相當於一個小朝廷。戰馬,軍械配備都是一流的,用的是最好的武器。

平盧軍隻有37500人,僅有東北幾個郡,裝備也不及範陽軍隊,所以雖然同是軍鎮,但在皇帝心中的置位是不同的。

從顏泉明對安祿山的述說看,顏杲卿認為安祿山是個有抱負的人,肯定想做一番事業,想做事業的人一定喜歡能幹的人才。因此他雖然年過五十還隻是一個從八品的小官,仍然想以其出眾的才華和辦事能力搏一回。當下也不聲張,紮紮實實盡職盡責的做好本職工作,等待安祿山的到來。

安祿山出任範陽節度使的事,雖然李林甫一再阻攔,但唐玄宗確定了的事,是不能動搖的。吏部和中書省拖了一段時間,高力士到中書省,帶來皇帝的口諭。

李林甫賴洋洋的,不很樂意。高力士說道:“丞相不能再頂著不辦了,皇上已經有些惱火了,科考的事還沒有過呢。”

這句話擊中了李林甫,他歎息一聲,對高力士說道:“請將軍向皇上說明,吏部和中書省按程序,上報皇上。”

天寶三年三月,唐玄宗任命安祿山為範陽節度使的聖旨到了,安祿山身兼範陽、平盧兩鎮節度使。

這有些出乎安祿山意料,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擔任平盧節度使才兩年,馬上就擔任範陽節度使,而且仍然兼任平盧節度使,集整個東北邊防和軍政大權於一身。他高興極了,冷靜思考,認為這是上次冒險上奏科考舞弊案的結果,那次冒險獲得成功。他知道從今之後,在唐玄宗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已經抹殺不掉了,要好好的利用這個契機。

他三十歲從軍,僅用十五年時間,就從一名普通士兵,晉升為兩鎮節度使,成了掌握軍政大權的一方統帥。在等級森嚴、以資曆和任職年限為依據,靠上級主官推薦,考核嚴格的大唐官吏製度下,晉升之快,令人匪夷所思,已經創造了軍隊的神話。

應該說這時候安祿山在唐玄宗的心目中已經占據了重要位置,雖然與資深的王忠嗣、皇甫惟明相比還有所不及,他已經心滿意足了,要大幹一場。

接到聖旨,他立馬就回到家中,直奔愛妾柔兒的房間。柔兒正在為安祿山縫製內衣,見安祿山進來,馬上放下針線,迎了上來。

見安祿山異常興奮,打趣的說道:“什麼事這樣高興啊,滿臉都是紅光,走路都腳不沾塵,打了勝仗了。不對呀,這段時間沒聽說過打仗的事,除了打勝仗,我從來沒有見到你這樣高興過。”

“你說得對,的確是打了一個大勝仗,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勝仗。但這不是一刀一槍的搏殺得來的,而是靠膽略和智慧得來的。贏的不是契丹的軍隊,而是皇上的心,得到了當今皇上的認可,比打大勝仗都使人更高興。”

“看樣子又升官了,得到皇上的信任,就一定能升官。是不是要離開平盧了?”

“知我者,柔兒也,你真是我的知心。跟你在一起說話,感到異常的舒暢。”

“要搬家了,搬到那裏啊,應該是大城市吧。”

“薊城,皇上任命我為範陽節度使兼任平盧節度使,負責整個東北的邊防,成了東北地區最大的軍政主官,坐鎮薊城。”

“薊城可是大城市,比平盧強多了,我去準備幾個菜,為你慶祝一番。”

柔兒進了廚房,所有的物事都是現成的,這都是提前做好的準備,隻要安祿山來到她這裏,她都能拿出上好的菜肴。

安祿山用情並不專一,屬於那種愛新鮮的花心人。但對柔兒十分寵愛,經久不衰。原因是柔兒有三大特點,旁人不能代替。

一是柔兒的話說得好,他說話的音質有一種特別的吸引力,安祿山特別喜歡這種聲音,就象是在聽戲一樣。而且她說話的內容也很對安祿山的味口,總能逗得安祿山高興,其他妻妾就沒有這個能力。

二是她能做一手好菜,而且很有特色。安祿山是從士兵做起,逐步晉升到高官的。開始對吃喝並不講究,但隨著地位的提高,他越來越喜歡享受了,元帥府的廚師雖然能做出好菜,但總是那幾種,不知變化。柔兒的手藝不在那些廚師之下,而且經常更換品種,很對安祿山的味口。

三是柔兒有一種特別吸引人的媚人手法,她人長得美麗,事事體貼入微,很得安祿山歡心。他為了讓安祿山穿上舒適的內衣,不惜向人學習針線活,親手為他縫製,安祿山穿上之後,又問長問短,一再修改,一定要使他稱心如意,安祿山十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