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大雁塔氣勢恢弘,是長安城中是出名的建築。坐落在長安城東南,是唐高宗所建,雖然已經有八九十年的曆史。但由於聳入雲天,鬼斧神工,來觀看的人絡繹不絕。這座高度近二十丈的七層高塔,是當時長安城中最高的建築。進城都能看到,成了一大景點。因此當地人,閑著無事就想來看看,沒來長安的人,就想看個新鮮,見識一番,也來觀賞。
寶塔修建在慈恩寺內,慈恩寺是唐朝著名僧人玄奘主持修行的寺廟,在長安很有名氣。唐朝對佛教極為推崇,皇帝信佛,大臣信佛,百姓更信佛。因此香火很旺,來寺廟拜佛的人絡繹不絕。
官商信佛,百姓信佛,京城中拜佛的人越來越多,長安城中寺廟有幾處,相比之下,慈恩寺的香火,最為興旺。因為有大雁塔,就是建有小雁塔供皇家參拜的薦福寺,也望塵莫及。
這天大雁塔東北的一個角落裏,有一人一動不動的在那裏睡了一個上午。來燒香拜佛的人,都可看到,人們把他當成了乞丐,沒有人去探查。雖說是太平盛世,乞丐並不稀罕。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的詩句,就是真實的反映。所以一個乞丐睡在那裏,沒人管很自然。
中午過後,有個好事之人,走到那人的身邊,用腳踢了一下他的屁股:“要飯的,該起來了,人家中飯都吃完了,你餓一天,受得了嗎?”那人沒有反應,好事之人細看了一下,那人衣服上的灰塵很多,遠看比較模糊,近看質地很好,是非常高級的絲綢,這人不象是要飯的。
好事之人感到奇怪,左腳踩在他的身上,用力揉了幾下。地上之人還是沒有動靜。他用手觸摸了一下地上人,冷冰冰的,已經死去多時了。那好事之人大驚失色,驚叫一聲:“是死人!”他怕惹上麻煩,大聲喊道:“快來看哪,這裏有具屍體。”到慈恩寺拜佛的人很多,聽說有屍體,都驚異得很,跑過來觀看,一下子將那角落圍滿了。
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這人怎麼死在這裏,看他的穿著,象個有錢人,不象是窮困潦倒而死。有的說,說不定是身上帶有大錢,被強盜跟蹤,在搶劫時反抗,被殺死的。人越來越多,京城的秩序一向很好,從來沒有出現過命案。因此,都象是看稀奇似的,圍觀這具無名屍體。
紛紛揚揚的聲音,驚動了寺廟的主持圓聲和尚,他察看之後,立即派人到萬年縣衙去報案。
萬年縣令崔光遠,學識雖然不高,但比較正直,政績雖然不顯著,但也沒有重大過錯。他有一個不好的嗜好,就是特別喜歡摴博①,而且是這方麵的高手。上午縣衙無事,他呆坐了兩個多時辰,顯得很是清閑。
下午有幾個摴博的博友正等著他,他從座位上站起來,對縣丞蔣有道說道:“蔣兄在衙門裏頂一下,本人有事外出一趟。”
蔣有道知道崔光遠的愛好,笑著說道:“太平盛世,又是天子的腳下,不會有事的。你下午就不該來,有我頂著,你就放心吧。”
崔光遠嘴裏哼著小調,準備應邀前往。突然衙役來報:“報告縣令大人,慈恩寺來了一個和尚,有急事求見縣令大人。”
蔣有道說道:“慈恩寺的香火旺盛得很,何事要找縣令啊?縣令大人要到京兆府去,沒時間接見。”
那和尚已經闖進了縣衙大堂,跪在崔光遠的麵前說道:“貧僧是慈恩寺僧人,奉主持之命,向縣令報告,大雁塔旁邊出現一具無名屍體,現在圍觀的人很多,請縣令大人前去察看。”
聽說京城出現了死屍,崔光遠的摴博癮一下子全沒了。人命關天,立即帶上用具,與縣尉、捕快一起急匆匆趕向慈恩寺。
縣令到了,圍觀的人自然讓出一條通道,崔光遠走近屍體,立即脫去官服,換上驗屍的服裝,戴上口罩手套。
他先是仔細觀察了屍體的背麵,然後察看了一下周圍的環境,思索屍體出現在此地的原因。看過之後,他讓衙役將屍體翻過麵來,檢查了五官,除了鼻子有少許血跡之外,其它都很正常。
他懷疑死者是因中毒而死,從工具箱中拿出銀針,刺入屍體的頸部,抽出來觀察了很長時間,不見異常。排除了中毒的死因。從表麵看死者沒有刀傷,脖子上也沒有印記,身上也找不到傷痕,一時之間,判斷不出死者是如何死的?
崔光遠站起來,對圍觀的人說道:“是誰最先發現的?快來說明經過。”沒有人吱聲。他掃視一遍,嚴肅的說道:“請圓聲主持出來說話,說明發現的經過。”圓聲指著最先發現屍體的人說道:“是這位施主最先看到的,大人可以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