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強收租稅國庫積如山 攻克石城唐軍屍累累(二)(1 / 2)

李林甫不想打仗,立即上奏:“啟奏皇上,據臣了解,吐蕃人這些年來臥薪嚐膽,已經有相當實力,征服它要打大仗。要大量的人和錢以及糧草物資。高仙芝得勝凱旋之後,臣以為邊境安寧了,沒有作這方麵的準備。打一場局部戰爭,錢糧不成問題,要是全線出擊,需要大錢,一時之間,很難籌集到位。”

唐玄宗說道:“吐蕃人越來越強硬,朕不能接受。一個窮困潦倒的弱國,也要與大唐帝國爭鋒,必須將他們征服。隻有將他們打怕了,才能使他們聽話。仙芝翻越萬丈高山,行程萬裏,收複西域眾多小國,就是例子。隻有加大打擊力度,把吐蕃人打趴了,他們知道了我大唐的威風,尺帶珠丹才會稱臣,邊境才能安寧。”

李林甫說道:“按照皇上的旨意,臣立即著手籌集錢物,按照打大仗的要求來征集。隻是這樣一來,又要增加百姓的負擔。”

唐玄宗仍然沉浸在大國的思維裏,揮了一下手說道:“為了樹我國威,現在讓百姓奉獻一些,將來再還給他們。要從大局著想,不能拘泥於一事。”李林甫應了一聲:“尊旨。”退出皇宮。

李林甫走後,鴻臚少卿李麟進宮上奏:“啟奏皇上,有吐蕃使者紮吉多旺請求晉見皇上,遞交國書。”唐玄宗手一揮說道:“讓吐蕃使者入宮拜見。”

紮吉多旺進來,卻不向唐玄宗跪拜,大聲說道:“吐蕃使者紮吉多旺,代表讚普晉見唐朝皇帝,向唐朝遞交國書。因邊境戰事不斷,讚普想與唐朝協商,兩國罷兵,各退一步,使邊境安寧。”他將國書拿捏在手上。

高力士接過國書對紮吉多旺說道:“吐蕃的使臣拜見大唐天子,為何不跪?你不知下國禮儀嗎?”對他怒目而視。

紮吉多旺昂頭說道:“我是代表讚普向唐朝皇帝遞交國書的,隻能執吐蕃禮節,我吐蕃兵強馬壯,已經脫離了唐朝的控製,不再以下國居之。我國一向尊重唐朝,但我們同是國家,應該平等相對。”

唐玄宗十分氣憤,將國書放下,對紮吉多旺說道:“朕是尺帶珠丹的舅舅,外甥拜見舅舅也應該跪拜。”

紮吉多旺說道:“我此行是代表國家,並不是私人集會,隻能行國家禮節,不當之處,請大唐皇帝海涵。”唐玄宗雖然氣憤,但不能對使臣發難,揮揮手,讓他下去。紮吉多旺也不多言,抬頭挺胸,昂首闊步出了皇宮。

李林甫應詔進宮,唐玄宗對他說道:“吐蕃的臣子晉見朕,都不以我國的禮儀拜見,按照他們吐蕃的禮節,不執臣子之禮,此種風氣不能長。如果周邊的小國都與他們一樣,我們大唐還有何威信可言。有必要教訓他們一下,今年的收入如何?能打大仗嗎?”

李林甫說道:“今年壟佑地區發生旱災,發放了救濟,國庫的盈餘有限。打仗是要耗費錢財的,尤其是打大仗,打惡仗,那都是用人命和錢財堆出來的勝利。一般的戰事,可以應付,打大仗的後勤供應有些不足。”

唐玄宗說道:“江南的情形怎樣?隻要江南豐收,糧食就會充足,國家就富足。這一仗非打不可,朕已下了決心。”

李林甫說道:“江南的形勢也不是太好,江南東道的餘杭郡②、吳興郡③都發生了水災,雖然不是很嚴重,但稅收打了折扣。江南西道的江夏郡④、巴陵郡⑤也有災情,租稅也不是太好。皇上如果一定要打大仗,臣想方設法也要籌集糧草物資到位,但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