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平帶領的遠航商務艦隊遠離人族的故土,在太空戰艦上出生的孩子們,甚至沒有機會去真實行走在廣袤的森林,隻能太空戰艦裏的自然環境模擬艙感受各個行星上動植物樣本,人工種植的難免會有些牽強,缺少那種自然的美,更讓宋太平擔憂的是這一代人已經沒有和人族接觸,那種血濃於水的感情已經淡化,他們再下去幾代人,還能融入未來人族社會嗎?
宋太平拉上沈如月、劉威和葉飛虎給孩子們講解著人族淵源文化:
古人曾子有句話得好:“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用師者王”就是領導者非常謙虛,尊奉真正賢能之人為老師,從而“王下”成大功。例如周武王用薑太公尊之為國師,其後文王逝世,武王繼位,又用薑太公並尊為尚父。湯用伊尹,齊桓公用管仲尊之為仲父,燕昭王用郭隗,都是用師。
“用友者霸”就是領導者對下屬像兄弟朋友一樣。例如劉邦用蕭何、韓信、張良,苻堅先生用王猛,劉備用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則是指專用言聽計從、唯唯諾諾、順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會失敗的。
這是曾子體察曆史經驗而後據以明曆史興衰成敗的用人大原則,這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攬人才的辦法。
“用徒”讓自己感到快樂,“用友”讓自己受到約束,“用師”卻讓自己受到壓抑。所以,今喜歡“用徒”的領導者遠遠多於“用師”者。
對於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而言,最容易使人上當受騙的是言聽計從、順人喜好、唯唯諾諾的人,這樣的人身邊越多,其事業失敗的機率也越大;而那種脾氣不好、有真才實學的人,對於優秀領導者而言,你身邊這樣的人越多,事業成功的機率越大。
一個人若能虛心的不斷學習,那就是這個人最大的優點,但許多人並不總是能夠虛心學習的。我們剛生下來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什麼都要學,這種精神非常好,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懂得越來越多,學習的勁頭卻越來越了,尤其是當一個人爬到了比較高的位置,就像爬山一樣,他第一個爬到山頂了,看看上麵沒有更高的了,看看下麵烏壓壓的都是人。他這時候就會有種“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感覺,覺得已經是“登高山而下”了,不用再學了,相反,別人都要跟他學了。於是,他開始走下坡路了。俗話得好:“人們常常不滿足於自己的財富,卻常常滿足於自己的智慧”。
領導者爬到頂峰之後還知道不斷學習,每進步一點點,靈魂深處有著一種渴望日日複新的強大力量,那才是“王”的境界。王看起來是至高無上的,但他上麵還是有人,他上麵有“老師”,有供他尊重和學習的人。一個領導者若是整叫苦,自己身邊沒有人才,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很是驕傲自大、剛愎用自,就是他並不尊重人才,沒有拿屬下當老師的那種胸懷和氣度,更沒有“用師”的大智慧。所以真正的人才就不往他那兒跑了。
有句格言得好:“博學多聞的智者,總是溫良謙遜;碩果累累的樹枝;永遠俯首躬身。”
一般來,領導者大權在握,在組織內處於比較顯眼的位置。他受眾人關注的就必然多,所要應付的事情也必然多。這樣,就會使他把許多的時間精力分散在諸多人事的周旋、應付上。一個人如果沒有安靜思考的時間,長期處在顯眼的位置上進行領導、管理、周旋、應付。久而久之,時間、精力、健康、知識、智慧、思考力……,都會受到虧損而缺乏增長!對此,這就要求處在領導位置的人,避開眾人的焦點,避開不必要的繁雜事物,回到比較隱蔽的位置,將顯眼的位置留給下屬,將真正賢能之人的位置抬高到自己的上麵。領導人處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有助於自身的修身養心、學習思索;有助於他不斷反思、不斷調整,拓展自己心靈的空間,強大自己靈魂的力量;有利於加強下屬對領導者人格魅力的向心力……。
這樣,當他再一次投入到工作時,就會獲得足夠的時間、智慧和精力去麵對,運籌帷幄、統攬全局、決勝千裏。
曆史,往往會驚人地重複著。我們隻有了解曆史,才能洞察未來;我們隻有擁抱智慧,才能見證“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之真諦。
在一個炎熱的午後,有位穿著汗衫,滿身汗味的老農夫,伸手推開厚重的汽車展示中心玻璃門,他一進入,迎麵立刻走來一位笑容可掬的掬的櫃台姐,很客氣地詢問老農夫:“大爺,我能為您做什麼嗎?”
老農夫有點靦腆地:“不用,隻是外麵氣熱,我剛好路過這裏,想進來吹吹冷氣,馬上就走了。”
姐聽完後親切地:就是啊,今實在很熱,氣象局有攝氏度呢,您一定熱壞了,讓我幫您倒杯水吧。
接著便請老農夫坐在柔軟豪華的沙發上休息。
“可是,我們種田人衣服不太幹淨,怕會弄髒你們的沙發。”
姐邊倒水邊笑著:“有什麼關係,沙發就是給客人坐的,否則,公司買它幹什麼?”
喝完冰涼的茶水,老農夫閑著沒事便走向展示中心內的新貨車東瞧瞧,西看看。
這時,那位櫃台姐又走了過來:“大爺,這款車。
“不要!不要!”老農夫連忙,“你不要誤會了,我可沒有錢買,種田人也用不到這種車。”
“不買沒關係,以後有機會您還是可以幫我們介紹啊。”然後姐便詳細耐心地將貨車的性能逐一解給老農夫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