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太後惱他們,右相誠心拉攏,原本屬於葉容痕的勢力全落在了右相的手裏,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右相有了跟太後抗衡的實力。
一山不容二虎,溫老太爺離京才不過一個月,右相的門生就在酒樓跟太後一黨的人鬧上了,最後更是鬧到了朝堂之上,因著是右相的門生,右相疏於管教挨了禦史台的彈劾,彈劾之人好巧不巧的正是太後的人,兩派就這樣正麵幹上了,右相以雷霆手段罷免了新上任的兵部侍郎,讓自己人頂上。
加之那會兒先皇身子不適,立儲一事又提上了日程,三皇子和四皇子個個都有支持者,呼聲比葉容痕高多了,期間的鬥爭三言兩語也道不盡,最後也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太後竟然向葉容痕拋去了橄欖枝,要扶持他上位,錦雲猜估計是看中了葉容痕與右相的恩怨,將來登基後會打壓右相一黨,加之她又扶持有功,將來朝廷上下還不是她的囊中之物?若是扶持別的皇子,極有可能拉攏右相反咬一口。
太後勢力不小,再加上葉容痕本身的優勢,結果可想而知了……大家一直以為溫老太爺一家離京是右相強逼的,在外人瞧來也的確是這樣,可是從溫老太爺口中說出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而是右相設計好的,溫老太爺爭不過太後是事實,如果有他幫著,那就不是難事了。
那會兒溫老太爺也是賭一把,若是死扛著,葉容痕有幾分勝算,若是信了右相的話,又有幾分勝算,最後一狠心,真就聽了右相的話,隻因為右相最後一句,他願意二皇子去做相爭的鷸蚌,還是做漁翁,溫老太爺就這樣離京了,隻是當初私底下說好了,皇上親政或是大婚就許他回來。
結果溫老太爺沒想到,右相會把葉容痕推到太後那邊去,簡直把他外孫兒送去了賊窩,卻有氣撒不得,因為右相隻答應確保葉容痕穩坐太子之位,至於用什麼方法他管不到,隻盼著葉容痕早日大婚,他再回來幫著,哪知道右相一直壓著不給葉容痕娶皇後,估計是等自家女兒及笄,溫老太爺就這樣遲遲無法回京,這怨恨又深了兩層,但要拿右相怎麼辦,還真不成,畢竟當年的合謀是各取所需,各有圖謀,要是讓外人知道,隻怕有人要氣的跳腳,與朝政和葉容痕都不利,滿腔火氣,忍的夠嗆。
今兒若不是被葉連暮遇上蘇總管,再加上葉連暮娶了錦雲,溫府也算是跟右相成了親家,溫老太爺怕自己的外孫兒夾在中間難做人,這便把有些事情告訴葉連暮,也好讓他知道自己的嶽父是個什麼樣兒的人,既是互相為敵,就該對敵人有所了解。
錦雲聽著溫老太爺與右相的糾葛,嘴角是一抽再抽,忍不住撫額,立儲這等國家大事怎麼感覺在她爹手裏就等同兒戲,別說是溫老太爺了,就是她也決計想不到在那樣的情況下,右相能理直氣壯的拿著溫老太爺的勢力,然後手一推,就把葉容痕推到太後那邊去了,雖然最終目的是達到了,可在溫府上下看來總有點拿人錢財不與人辦事的嫌疑,偏溫府還不敢說什麼,算計太後和那些皇子可是犯眾怒的事,隻得咬緊牙關忍了。
右相的所作所為不會讓溫老太爺滿意是肯定的,可是錦雲心裏卻滿是疑竇,瞥頭看著葉連暮,疑惑的問道,“拿到外祖父那部分勢力,足夠我爹扶持皇上上位了,他為什麼要把皇上推向太後?他都答應外祖父確保皇上穩坐太子之位,還成心跟皇上作對,這不是很奇怪嗎?”
葉連暮睨視了錦雲一眼,老實說他聽著也奇怪,就是溫老太爺和溫大老爺也納悶不已,想了這麼些年也沒有想明白,要說右相有心謀反,他應該穩穩的抓著皇上才對,借著皇上的手把皇室一族除掉個幹淨,再加上他自己的權勢,謀取那個位置不是沒有可能,可他卻把皇上推向太後,直接跟太後對上,行事又果斷,滿朝文武對他頗有微詞,但卻甚少有人敢直言,這般行事,皇上對他謹慎又謹慎,還私下調查他,這不是把自己暴露在世人跟前嗎?
葉連暮無法回答錦雲的問題,隻得皺眉頭道,“嶽父行事素來出乎人意料,若不是外祖父說起,我怎麼也想不到外祖父離京竟是他和嶽父的合謀,就連太後扶持皇上也是嶽父的手段。”
算計了所有人,偏還沒人知道,這等手段,難怪外祖父說他太嫩了,不夠右相瞧的,他現在有些相信錦雲的話了,他亂了右相的算計,右相沒整死他,是他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