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飛行原理的科學解釋(1 / 2)

UFO之謎究竟是客觀存在的自然之謎,還僅僅是由種種自然現象所引起的錯覺或純粹是某些人的主觀幻覺呢?若幹年來,這一問題深深地吸引住了不少科學家的注意力。堅信飛碟是來自外太空宇宙飛船的科學家對此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解釋,盡管他們的看法可能在這一方麵或那一環節上存在著不夠完善之處,但就總體而言,這對啟迪人類的智慧,開闊人類的視野還是很有意義的。

人類在進行宇宙探索過程中所碰到的最大困難之一,就是能源障礙。我們人類在不同的曆史發展階段,用不同的方法獲得能源。獲取能源的不同方法正與人類文明不同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科學發展史告訴我們,對微觀世界研究得愈深入,人類所獲取的能源也愈經濟、愈強大、愈充足。如今我們如果要得到比原子能更為經濟基礎更為強大的能源,那唯一的途徑隻能是研究微觀世界更深層的結構。地球人類對原子及原子核層次物質結構的研究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更深一層的研究應該在物質結構的哪一個層次上來進行呢?科學家認為,應從基本粒子著手。

我們一般所謂的基本粒子事實上並不基本,而是自然界中更為深層過程的產物。誇克就是構成這種基本粒子的更小單位。在未激狀態中,誇克場在量子物理中被科學家稱為物理真空,亦即空虛的宇宙空間。所謂真空,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空無所有。把真空理解為空無所有的,那僅僅是人們對“真空”一詞所作的庸俗化解釋而已。事實上,真空本身就是一種物理介質,如果把外部的能量施於真空,或者用重力場使其變形,那麼從真空中就會產生出真實的粒子,而且進而使真空具有獨特的能量。科學家在極為精確的實驗中已經發現了真空的這一特性。有些科學家已經預言,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及微觀世界深層結構奧秘的不斷揭示,我們應該對空間和時間的基本概念重新進行審查,而一些以前和現在我們無法加以想象的現象也即將成為人們無法否認的事實。

有人提出了一種嶄新的理論模式,根據這種模式,真空中存在著不受限製的內部能源,它以我們目前還無法了解的自身重力進行代償。銀河核、類星體及宇宙本身的爆炸就是這種真空能的表現形式。如果這一理論模式是正確的,那麼為了探究真空能之謎就得深入到微觀世界的更深處。自然規律對於整個宇宙來說都是相同的,高度發達的球外文明正是在深入到微觀世界的基礎上洞察了真空能的奧秘,用它來武裝飛碟。他們的宇宙飛船在茫無際涯的宇空中漫遊時,從周圍不斷地汲取原動力,因此能作超越我們地球人想象的超遠、超高速運動。

目前所觀察到的大量事實證明,飛碟不僅有高速飛行的驚人能力,同時又能克服加速飛行時所產生的超重障礙。正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慣性力引起了超重,要抵消這種異乎尋常的超重力就得依靠處於同飛行相反方向的某些巨大天體所產生的巨大引力。但使人擔憂的是,引力場是所有物理場中最弱的場,整個地球所產生的引力也僅有用來抵消自由落體的慣性力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