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在人的一生中,要經曆無數的成敗、得失,榮辱和喜怒哀樂,也如海洋中的潮汐,有漲有落。我的《浪花》,就是這潮汐中激起的小小的浪花。個人的苦辣酸甜,人間的悲歡離合,社會的興衰進退,在心潮起伏,甚至澎湃的同時,也會激起朵朵浪花。
我的生活是幸福少,苦難多,這主要在我的幼年,童年和青少年。但在大學畢業後,帶著成功的喜悅、走向工作、進入社會,經濟上可以獨立,愛情上有了結果,成家立業,娶妻養子,這可算苦海中蕩漾起一層晶瑩幸福的浪花。
但是,工作中就能一帆風順嗎?工作即生活,它也會像海洋中的潮汐一樣,有漲有落,有起有伏。我工作以後的生活,也是這樣的。
我的詩詞文選,如生活海洋中激起的小小浪花,故以“浪花”
名之。
我的一生,幼童年悲苦、青少年受苦,青年苦讀,壯年埋頭工作,老年算是收獲了幸福。現退休在家,兒孫繞膝,頤養天年了。
古人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中國現代的知識分子,幾乎沒有不關心國家大事的,如民生疾苦,黎民的渴望與追求,以及他們的愛憎……這些,都在《浪花》中有所體現。如詩詞篇中的頭三首,分別是在1976年4月、8月和10月寫的,當時,已近文化大革命的尾聲,鄧小平慘遭四人幫的無情迫害,被迫下了台,四人幫橫行無忌猖獗之極。釀成了“四?五”慘案。可以說是黎明前的黑暗。詩中表現了對現實的不滿,對四人幫倒行逆施的憤慨,對鄧小平的懷念和同情,對粉碎四人幫的喜悅以及對美好民生的渴望。老實說,當時寫這樣的詩是需要膽量和勇氣的。今天,在我的《浪花續》中更有體現,在“兩會”期間,我寫了《民生無小事——我為兩會進一言》
愛國詩人陸遊《示兒》詩雲:“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我的年事已高,但我依然念念不忘民族的團結,祖國的統一。我在2001年9月10日作的《壽星明》“有感於辛亥革命九秩華誕”一詞中的結尾寫道“炎黃後,有秦心漢誌,一統山河。”表現了渴望祖國一統的信心和決心。又在2005年暮春作的《滿江紅》“歡呼連宋大陸行”一詞中寫道“兩岸分離經甲子,萬民翹首歸如渴”,“九州同歡慶,手足團結”,最後殷切地希望寶島台灣“歸來兮,兩岸一家親,誰能裂?”又治印一方“統一大業,匹夫有責”,以表心誌。現在兩岸交往頻繁,又實現了三通,不久又要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形勢發展很好,但願在我有生之年,很快能見到金甌完整,祖國一統,此乃我泱泱中華之大幸,人民之大幸,我之大幸也!
縱觀全書,您可發現,除了幾篇論文之外,貫穿全書的就隻一個字,那就是“情”字,其中有鄉情、友情、恩情、親情、愛情、師生情、同窗情、以及愛國愛民的民族情等。愛、情無處不在。
全書共選詩詞七十八首,文章二十八篇,並在其下配以相關的照片, 以饗讀者。因我酷愛攝影,故選幾幅照片並附說明刊登其上,其中一幅是獲獎作品,即“淳樸的山裏人”,敬請欣賞!
生活是海洋,我的詩詞文選是生活海洋中激起的朵朵小小的浪花,也是我心潮澎湃時激起的浪花,也可說是我人生道路上的紀實文學,或者說是回憶錄。“浪花”是可愛的,特別是在陽光的照耀下,一閃一閃,晶瑩賞目,有時也能發出五顏六色的光彩,願您喜歡她!
寫於2010年牛年歲末保定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