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詩詞篇 第二章
十一 八聲甘州
1985年1月22日看報,欣聞“六屆人大常委會九次會議決定九月十日為教師節”有感。 1月24日作
閱華夏曆史探長河,
尊師貫千秋。
恨十冬動亂,
師風冷落,
身被人毆。
園內紅衰翠減,
冉冉書聲休。
“老九”憂傷淚,
幾度空流。
執教二十年許,
曆酸甜苦辣,
思緒難收。
喜乾坤扭轉,
憾事是白頭。
莫空嗟,
尊崇師道;
願與君,
戮力振神州。
佳節至,
舉杯同飲,
更要同謳。
十二 憶江南
作於1985年10月
首屆教師節感賦
㈠
昌黎導,
屈指越千年。
《師說》一篇傳後世,
師風千古奮人間。
盛世譜新篇。
㈡
陽光下,
茁壯幼苗馨。
萬紫千紅春意鬧,
蜂飛蝶舞鳥兒鳴。
能不謝園丁?
㈢
人間樂,
莫過事舌耕。
蠟炬成灰終不悔,
春蠶絲盡育精英。
隻為九州興。
(四)○1
春去也,
花甲易新人。
黑板耕耘聲朗朗,
夜燈批改語諄諄。
誤夢幾回春。
○1此為退休後而作。
河北大學中文係教授著名書法家熊任望書
作者在講課
十三 天淨沙?遊白洋澱
泛舟碧水金波,
清馨髒腑蓮荷,
更有“梁山”樂我。
興盡尤餓,
共餐魚蟹蝦鵝。
作者與老伴、同事共遊白洋澱(學校組織活動)
1995年夏
十四 八聲甘州?金中戀
仰根深葉茂樹參天,
桃李馨五洲。
戀後湖花雨,
鍾山陵塔,
揚子東流。
更戀書聲朗朗,
教誨自鍾樓。
校內風光秀,
誤夢歸舟。
六載金中猶記,
重德智體美,
喜獲豐收。
又良師益友,
化雨共春秋。
問鍾聲,
因何悅耳?
母子情,
呼喚永無休。
今花發,
感情依舊,
戀戀悠悠。
五九(屆高三四班班委會與班主任合影於鍾樓前 十中排球校代表隊(前排左第一人是作者)
十五 七言律詩
歲闌贈母校同窗好友
每逢歲末想諸君,青春麵孔永在心。
六載金中培智德,四年揚師學耕耘。
青絲為國勤和奮,白發歸家忠與貞。
北國舌耕桃李豔,南天走我一飄雲。
十六 壽星明
有感於辛亥革命九秩華誕
2001年9月10日作
帝製悠悠,
血淚橫流,
渴望共和。
顧軍閥割據,
列強肆虐,
哀鴻遍野,
處處妖魔。
祖國母親,
暗自哭泣,
偉大中華災難多!
狂瀾挽,
問艄公誰是?
國父降魔。
革命道路陂陀。
歎誌士仁人壯烈多。
冀陰霾掃盡,
青天白日,
三民主義,
澤被山河。 篆刻:統一大業,匹夫有責
四月烏雲○1,
燃萁煮豆,
國共分離卻為何?
炎黃後,
有秦心漢誌○2,
一統山河。
注:○1四月烏雲,指“四?一二”政變。
②秦心漢誌:指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雄心和漢武帝驅趕匈奴的壯誌。
十七 滿江紅
歡呼連宋○1大陸行
作於乙酉暮春(2005年)
春暖花開,
風拂麵,
暮春三月。
連宋訪,
破冰之旅,
國人喜悅。
兩岸分離經甲子,
萬民翹首歸如渴。
可恨那、
有幾隻螳螂②,
玩分裂。
炎黃後, 統一大業,匹夫有責
華夏血;
當奮發,
中興業。
九州同歡慶,
手足團結。
揚威中華新世紀,
江山一統群心切。
歸來兮,
兩岸一家親,
誰能裂?
注:①連宋:指台灣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
②螳螂:典故螳臂當車,不自量力,喻台獨分子。
十八《天仙子》二首
歡呼神州五號航天凱歸
2004年11月作
一
織女牛郎激動淚,
桂花陳釀吳剛備。
嫦娥起舞貴賓迎,
楊利偉,
太空會,
氣貫長虹簫鼓沸。
二
東亞病夫成舊歲,
炎黃之後堪稱最。
遨遊宇宙太空行,
楊利偉,
好雄偉,
譽滿人寰當讚佩。
十九 <<雨霖鈴>>並序
2005年2月作
印尼亞齊地震,引發海嘯.殃及印度洋沿岸諸國。使家園被毀,傷亡者不計其數;無家可歸者,比比皆是;失去親人者,痛不欲生。海嘯所到之處,屍橫遍野,一片狼藉,慘不忍睹。災民仰望蒼天,祈望有神靈拯救他們。然海嘯無情人有情,中國政府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時間裏便派救援隊、醫療隊並空運物資救援。中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少甚至幼兒、殘疾人都紛紛解囊捐款,表現了中國人民的善良與仁愛,深得受災國、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好評和讚許,特別是災民的深深感激和愛戴。餘甚感動,特填是詞以抒懷。
天公發怒,
地搖山動,
海嘯吞吐。
人間片刻水域,
成身葬地,
屍尋何處?
忍看人寰慘境,
痛傷亡無數。
更有甚,
摧毀家園,
一派狼藉哪堪睹。
神州大地忙捐助.
救災急,
錢物醫療去。
災民盛讚中國,
情義厚,
恰如甘雨。
再建家園:
防疫安心,
蓋房安戶。
問海嘯:
如此無情,
有恨於人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