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讀書(2 / 2)

而獨孤羽這幾年勤學苦練,再則二脈已通,功力比之前世亦不惶多讓,淩雲掌法業已小成,勁力內斂,威力卻是更盛,分外了得!

而衝脈的打通的打通讓他的易筋經修為衝入了第三層的境界,他也能正式著手修煉少林絕學——一葦渡江!

這一葦渡江乃是達摩老祖當年所創,憑一葦之力,渡江東來。這門武功可說是輕身功夫中的絕頂法門。功法可分為三重:第一重主修輕身;第二重修練跋涉之力;第三重乃是能用於戰鬥以及禦敵周旋的羅漢梅花步,招如其名,要輔以三十六柱梅花樁,且需參透其中玄妙方可練成。前兩部分隻要勤加修習隻且功力達到便能水到渠成,功力絕頂者甚至可以憑借第一,二重境界做到傳說中的一葦渡江。而第三重境界若是不能悟透其間玄機,即便內功冠絕天下,也是一籌莫展,據說此步法乃是達摩祖師暮年忽有所悟而著之,建寺百年來少林奇才無數,後來的禪宗五祖皆是心性空明,武功已達天人之境的高僧大德兼絕代高手,尚且隻有兩人練成。

而要修習此功法的第一層,輕身之術,便需要打通三條經脈,易筋經修為達到第三層,一個輕功的練習便需要這種層次,可說是十分變態了,由此可知其難度。

獨孤羽十歲時突破了易筋經第三層按記憶裏書中所載法門,修習第一重的輕身之術已兩年有餘,最近略有心得,發現自己運功氣提氣之下,頓時身輕如燕,輕輕一躍,便有兩丈多高,比之一般輕功,高明何止百倍,不禁欣喜萬分。

這日裏,陳老夫子正在授課,而獨孤羽卻覺得很無聊,覺得老頭子整日誇誇其談,教得無非是些四書五經一類的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書,這些書他已經學了不知多少遍了,書是好書,但是講的多了,成了教條主義,就沒有意思了。教學要想有成效,還是得寓教於樂嘛。

今日裏尚算好些,講的是詩詞歌賦,大多數孩子還是聽的進去,唯獨獨孤羽在一邊走神,在參悟著一葦渡江第三重的奧義,他平時雖有點小聰明,且做事肯下苦功,但一向以前對這羅漢梅花步法卻是百思不得其解,按書中的記載,這步法似乎有著近似於奇門遁甲的效果,按他這個接受過現在科學教育的人的思維來思考,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是觀念一旦轉變,接收的卻也是快,所以雖然這步法玄奧難明,搞得他一頭霧水,但偶爾還是有些小收獲,這讓他有些情不自禁,渾然忘了這是在課堂,便信手比劃起來。

他的動作,自然而然的引起了別人的關注,後麵兩個女生更是嘻嘻笑了起來,這一來,便讓那原本頭已經高高揚起讓眼睛正對著天花板,手扶著胡須,嘴裏念叨著某名人某名句完全進入了狀態的陳老頭子感覺到了一絲異樣的氣氛,回過神來正看見獨孤羽的在那手舞足蹈,不禁好笑,卻又故作深沉的瞟了其他學生一眼,課堂上霎時間靜可聞針落!

“獨孤羽!”陳老頭子可不管他是獨孤雲的兒子,本地的領主少爺,要知道他自認為在本地可是大名鼎鼎的學者和教育家,(當然這可能隻是他的一廂情願的想法),楚國人對老師向來都是很尊重的,所以他連領主大人的麵子都敢不買,何況領主獨孤雲不過是京中放逐來的少爺,有名無權。

獨孤羽看著表麵上怒氣衝衝的老師,知道自己失態了,也是不好意思,對於老師,在他內心深處的根深蒂固的觀念裏,還是很尊重的,但是他也不想讓人看笑話,隻有心下暗思對策。

這時候的陳老夫子已經平靜了下來,他畢竟是有教養的學者,不可能因為一個學生的失儀而大動肝火,何況還是他心愛的弟子。

“獨孤羽,你向來成績不錯,剛才這麼激動,是否從老師的課裏悟出什麼麼心得體會?可否說出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分享?”陳老頭雖不打算再追究,但小小的懲戒還是必要的。

此話一出,原本安靜的學生又是一陣哄笑,大家平時雖然和獨孤羽都處得很好,他平常表現實在出色,或多或少會讓人產生點嫉妒心理,這時能看看獨孤家小少爺的笑話,他們自然是樂得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