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獨孤羽可說是過的很是閑暇。
獨孤雲和陳老夫子的打算,是要獨孤羽去參加文者科舉。畢竟獨孤一家是書香門第,這樣的打算也是無可厚非。
而在楚國,要參加這囯試卻還有很高的條件要求,即是所有報名者必須通過府試和省試,無論王公貴族或是達官貴人的子嗣,一律與平頭百姓一樣,一視同仁。
而且按考試的要求,分為文武兩科,府試一年一舉,隻有府試進入前五十名的人才能參加省試;省試兩年一舉,而省試的前五十名,才有資格參加囯試;楚國二十來個行省,雖然人口眾多,但是每次參加三年一舉的囯試之人,文武兩科相加,也隻有區區兩千來人,相比之楚國上億的人口,便可知這些人絕對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而通過府,省,國,三重考試且在五十名以內者,則分別可以獲得府士,省士,國士稱號。獲得府士,省士稱號者,即便不能入朝為官,在地方上也能名重一方,受人敬仰,而能通過囯試者,入朝為官自是不在話下,若是能受皇帝賞識,憑著囯士的稱謂,升職提拔絕對沒有障礙,那真的是金麟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雲便化龍。
這些天來,獨孤雲係統地考究了獨孤羽的學習,他驚奇地發現,自己兒子的不僅是詩詞歌賦學的好,曆史地理方麵的知識也學得十分的紮實,而政策分析類的文章,更是寫的頭頭是道。比如什麼,府兵製的優點及弊端,均田令的實施與改良等等,獨孤雲依稀還記得在京都的時候自己好像曾聽過父親獨孤慎與幾位閣臣談論過類似的問題,他們的觀點自然是老於事故;自己兒子文章中所表達出的觀點,雖沒有他們的成熟穩重,但其間透露出的對局勢的觀察能力,對弊端的偵測能力,甚至還猶有過之!
這實在是意外之喜。當然,他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所經曆過的前世的時空,早已經曆過了古代進入了現代文明,他的兒子甚至不用動腦,隻要摘抄幾句哲人的名言名句,抑或什麼“士以文觸法,俠以武犯禁”之類話語的便可讓他驚為天人,他還以為,自己的兒子真的天縱奇才呢。
他作為父親的這樣想自然不奇怪,要知道,他獨孤雲可也是大陸曆763年的楚國省士,即便不是才高八鬥,也是學富五車。
然而,就以學識來論,他都自認遠不及此時的獨孤羽,在他看來,他的兒子考個省士是沒問題的。
這已經足以讓他自豪了,若誰有這麼個兒子,誰都會自豪,獨孤雲時常暗裏想。
要知道,他的兒子今年才過十二歲,求學才不過六年!
多少人“十年寒窗苦”,卻連個府士都考不上!
在獨孤雲這樣的想法下,獨孤羽便早早的從陳老夫子那裏畢業,回府靜養來準備來年的府試了。
原本獨孤雲和陳老夫子一起製定的了很多的複習計劃,讓獨孤羽來應對考試,然後不久他們便發現所以的針對訓練對獨孤羽來說實在都是太輕鬆,不得不承認他至少已經有了通過府試的能力,便不再催促,隻督促他平時要看點書,對他的學習便不再管了。這讓獨孤羽空出了很多時間來修煉自己的武學。
而另一個方麵,卻是不能放鬆的,要知道,這楚國的科舉,固然是考的哪科自然以哪科成績為主來計算成績,但是,一旦過了府試,進了省試之後,便需要加考一科,即是文科府士在考省試時,不僅要考治國安邦的理論和教化社會風氣的詩詞禮儀,還需要考一些武術技巧,確定自身有一定的自保能力;而參加武舉的考生進了州試,則需要具備一定得為文能力,兵法陣法總要看過,字總要會寫才行。
以上兩條規則,是楚國上上任皇帝五十年年前開始實行的新政,美其名曰“提高國民素質”,放在教育上則稱“素質教育”,雖然這些年來,無數文人武將對這條規定都痛恨無比,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條政策實行以來,楚國國力不斷增強,軍隊將領素質普遍提高,軍隊的管理規範不少,在同鄰國幾次的小摩擦中都占了上風,而文人的習武,不僅普遍增強在朝官員的體質,連朝廷的辦事風氣都有所改變,經過新政策磨練的少壯一派上台以後,很多部門都一改以前辦事冗餘拖遝的習氣,開始雷厲風行,有效率起來。所以新政雖讓考生痛恨,卻還是保留了下來,並在朝廷的堅定執行中延續至今。
而朝廷武術技巧的考試對參加文試的考試來說,不會太難。很多時候是走個過場,他獨孤雲當年就是這樣過來的。但也有個底線,所以要通過者還是要有一定的基礎。他獨孤雲對武術既沒興趣,也沒有天分,當年是斷斷續續練了四年才勉強過的省試,據說當時他的武術成績在前五十名中試最差的,這固然是天資、興趣的問題,可也說明了這武術考核不是那麼容易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