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出生起,就注定這一生是不平凡的。童年時頭腦是否聰明成了“曲線定則”衡量你的標準。每個人的出發點都是相同的,但到達最高點的時間和高度卻大不相同。於是就有了聰明和不聰明之分,但這時人的曲線彈性很高,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人們還不能預知你今後的生活如何。
上學後,直到工作後,學習成績和工作業績便成了標準。這時我們總是滿懷激情地想登上最高峰,但往往急於求成,摔得很慘。
因為“曲線定則”裏有一條是說:人生過了最高峰之後,迎接他的必然是危險深穀。這時的曲線更加圓滑,正是鍛煉我們的耐力和恒心的時候,而且它已經基本成型。你的一生將沿著某條曲線一直走下去。
到了風燭殘年,你的曲線已經完全成型。不會有人再用什麼標準來衡量你了。你也無力再改變“曲線定則”對你的宣判,是輝煌或是平凡,此時切忌不可悔恨,因為當初的曲線是你自己選的,一切都是自己拚出來的,“曲線定則”會留給你最後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輸贏心甘我情願。
人生之所以美麗而誘人,就在於它的曲線設計讓人覺得有懸念,有內容,一生未曾虛度。
母語——民族的脊梁
郭婷婷
“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這首台灣藝人張明敏的《龍的傳人》一直被人們所傳唱。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忘記我們是中國人!而一個中國人最基本的標誌之一就是語言,漢語是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所使用的語言,它是中華文化的本。而到如今,當人們步入一個高科技的信息時代時,媚俗的、倒退的、洋化的語言正大肆侵蝕著漢語,這不得不令人深思……
如今,電腦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在一些電腦的軟盤中,常會看到一個“酷”字,走出電腦,才知這詞兒早就成為了一種時尚,連幼兒園的小孩子也總不離口。而“酷”字在字典裏的意思卻是“殘酷,暴虐、殘忍到極點”。漢語中的精美詞彙也很多,為什麼偏用洋詞呢?有人說,就是圖這個洋味。想一想,確實是這樣:一種自行車叫“捷安特”;一種電冰箱叫“伊萊克斯”;一種手機叫“摩托羅拉”;就連一袋醋也叫“麥金利”。甚至許多商店和酒吧連漢語也不翻譯,直接掛上了洋名,什麼“Banana”“BlackCat”等等。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年來全國新登記注冊的商標中,大約有30%采用了洋名。設想一下,一位身在異鄉多年的老華僑,當他終於回到這片屬於自己的故土,看到的卻是滿眼的洋文時,他的心情怎樣,他還會感到家的溫暖嗎?
在這個重洋文,輕中文的今天,誰來捍衛漢語?讓我來講一個真實的笑話吧:大學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向往的“象牙塔”,但某大學中文係的一名學生,在學習王安石的《讀孟嚐君傳》一課時,竟把“特雞鳴狗盜之雄耳”這句話翻譯成了“特別是學雞打鳴,狗偷盜的英雄的大耳朵呀!”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真的沒有想到。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竟然發生在人才濟濟的高校。不知道他們的水平究竟高在哪兒,知識“淵博”到連母語都沒有學到位。捍衛母語不是幾個人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大學學子們正是這支隊伍的主力軍,如果連他們都放棄了,那麼漢語還有誰來捍衛呢?
當然,牢記中華文化,時刻捍衛母語,並全力推展母語的人還是占多數。比如馬來西亞的華僑,在他們的努力下,許多孩子從小學到中學,每一科都使用華文教材。一位華僑曾感慨道:“我們要繳兩份稅,一份給馬國政府,一份給華文教育。但是為了推展母語,為了不忘本,我們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