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瀾濤
喜歡趙敏。
看金庸的《倚天屠龍記》,女兒問我,喜歡哪一個女主人公:周芷若、殷離、小昭、趙敏?我脫口而出:趙敏。
我喜歡趙敏,隻是從追求愛情的角度。愛情,古今之癡,多少恩怨情仇,離合聚散都因這兩個字。
在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中,品貌出眾、武功蓋世的張無忌吸引了眾多美女的愛慕,這並不違背自古美女愛英雄的常理。現實生活中,一個品貌與事業出眾的男人,也必然會贏得眾多女子的愛慕。那麼,當一個男人遭遇一份份真摯如火的愛之圍剿時,該如何選擇呢?在《倚天屠龍記》中,小昭、殷離、周芷若先後離開張無忌,最後,張無忌和趙敏攜手世外桃源的冰火島。這個安排,與其說是張無忌在曆經了種種情感風雨之後,遵循心之愛的結果,不如說是趙敏對愛情執著、無畏與犧牲一切的悲壯讓他讀懂了真愛。
小昭的離去是為了挽救母親性命的自我犧牲,周芷若的離去是受累自己的狹私而無奈放棄,殷離的離去是明了了自己的懷念情結明智而退……而趙敏贏得愛情的花好月圓卻經曆了重重悲壯。
為了追求心之所屬的張無忌,趙敏做出了一個又一個悲情抉擇。
身為金國大元帥千金的趙敏,可謂金枝玉葉、名門貴族,張無忌卻是一個自小流浪漂泊、最後占山為王的魔教教主。兩個人的身份地位可謂相差懸殊,但對愛情的向往,讓趙敏甘願舍棄榮華富貴,安逸享樂。
最為矛盾的是,趙敏肩負著為國剿滅魔教的使命,而張無忌卻擔當著魔教教主之重任,可謂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然而,在愛情和國仇之間,趙敏毅然放下了國家使命和刀劍,投身於依偎。理解得高調一些,趙敏是放下屠刀,理解得苛刻一些,她在背棄自己的祖國。
更加悲壯的取舍是,因為金國王爺的公子癡情於趙敏,趙敏的父親懾於王爺的權勢不得不同意將趙敏許配給王爺之子,趙敏的悔婚不僅將導致趙敏的父親丟官掉頭,還將牽連整個家族的興衰存亡。
如此情根深種的女子,不可能沒想過自己為追求愛情所付出的代價,導致的慘烈。或許,當她想到為了一己之愛而背棄祖國,也遲疑過;或許,當她看到兄長因其喪命,父親因其丟官也曾猶豫過……或許,在這樣的遲疑和猶豫中,她也曾嚐試轉身,遠離愛情,但是,剛一轉身,她就發現,世界雖然依舊燈紅酒綠喧囂熱鬧,但那鋪天蓋地的絢爛,卻是別人的風景,讓她無所適從,屬於她的隻有無邊的寂寞。
於是,她放棄轉身,她選擇了一往無前。
不惜犧牲父母親人的性命安危,這該是怎樣的疼痛?不惜背離祖國的漂泊,這是怎樣的惆悵?拋棄安逸權勢與繁華,跟從愛情飄零,這是怎樣的悲壯呢?
趙敏對愛情的追求與詮釋,充滿悲壯,撼人魂魄。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口口聲聲地渴望著愛情,然而,真正需要做出抉擇的時候,常常將愛情塗抹上利益的色彩。講究門當戶對的虛華、計較安逸享樂的寡重、權衡給予獲得的對比……愛情淪落為索取閃爍的嫁衣。
要愛情,又要愛情的附件五光十色,愛情在這樣的交易般的追求中越來越遠。於是,愛情動蕩的抱怨聲越來越多,愛情碎裂後的歎息越來越多。
這個世界並不缺少真愛,隻是追求真愛的純真之心越來越少,因為這純真之心是要肩負悲壯的。
是的,愛情需要悲壯。
比如,青梅竹馬和金錢名利對峙時;比如,一見鍾情和權勢豪貴較量時;比如,兩情相悅和沉浮榮辱取舍時……這樣的抉擇關口,我們的心常常複雜起來,然後導致我們選擇的結果失去純淨。追逐愛情之外的名利榮辱,可以巧取豪奪,然而,追求愛情時,智慧與聰穎必須純淨,這純淨需要具備抗拒誘惑的堅定,需要抵禦得失的堅韌,甚至需要犧牲萬千的悲壯。
愛情需要悲壯,如果不想把愛情變為籌碼,如果想要擁有明媚的愛在心中。愛情沒有理由,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排除所有困難,和所愛朝朝暮暮廝守。我敬重那幾個因種種理由離開張無忌的女子,但我更喜歡為了追求所愛,不惜拋家棄國的趙敏。假如,你看不到純美的愛情,並不代表這個世界缺少純美的愛情,而該反思,是不是在追求愛情時丟失了執著與純淨的心。
期望每個人的愛情都風調雨順,若一定需要抉擇,希望每個人都能肩負起悲壯。
讓我奇怪的是,女兒喜歡的也是趙敏。女兒隻有十六歲,對愛情的理解僅僅還停留在表麵。我問女兒為什麼喜歡趙敏,女兒回答我:“她人好,聰明。”
人好、聰明?女兒定義的趙敏之好之聰明,是不是趙敏那不為艱難所動搖,不為誘惑所腐蝕的執著與純淨呢?我想,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