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昆侖一笑泯恩仇,漢文帝遺詔定服製(下)(2 / 2)

及文帝臨崩,記起張釋之言語,遺命殉葬皆用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誰知景帝未遵守遺命,暗地仍將許多寶物殉葬,不過其事秘密,無人知得。到了西漢之末,赤眉為亂,西人長安。漢帝諸陵,皆被發掘,搜取金玉寶器,屍骸盡遭拋棄,獨有霸陵與附近之宣帝杜陵,眾賊以為其中毫無所有,不往發掘,竟得保全。直到晉湣帝時,霸、杜二陵,方被盜發,掘出金玉采帛甚多。湣帝聞知,下敕收取其餘以歸內府,因問索琳道:“漢陵中物,何以如此之多?”索琳對道:“漢天子即位一年,便治山陵,每年劃取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以充其中。武帝享國日長,及崩茂陵不複容物,赤眉所取陵中之物,不能減半。霸、杜二陵,不過比較稍儉而已。”可見文帝並非真正薄葬,但因當時將文帝遺命傳說於外,人民信以為真,故可免赤眉發掘耳。清謝啟昆有詩詠文帝道:大橫占得兆庚庚,三讓風高尚樸誠。

產惜中人宮室儉,馬無千裏屬車輕。

玉杯闕下奸難售,金鼎汾陰祀未成。

二十餘年致刑措,休將孝景比升平。

後人因讀文帝遺詔,所言服製,有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日,纖七日釋服之語,遂謂文帝始製短喪,僅有三十六日,期滿即行除服,比起從前三年喪製算是以日易月。不知文帝遺詔,本係布告天下,蓋因當日臣民對於天子,喪服頗重,文帝因恐重服傷生,特定此令。使天下吏民,三日釋服,又使應在殿中哭臨者,既葬之後,三十六日釋服。是文帝所定服製,乃臣民對於君主之服製,非人子對於父母之服製,後世君主服其父母之喪,借口文帝遺製,以日易月,而對於臣民,反勒令持服多日,並禁止其嫁娶宴會,其意無非欲顯君主德澤之深,人民哀慕之切。史臣書之《國史》,不曰如喪考妣,便曰遏密八音,累得人民婚嫁不能,宴會不可,真是可笑。文帝遺詔隻定三日之服,一切不禁,可謂體貼民意,屏絕虛文,稱為三代以後之賢君,誠無愧色。

正是:漢家自有景帝來,天下紛亂一到來。

本章是全書真正的啟篇章,從現在開始全書進入正章,請大家多多關注。

下一卷:九大劍派較技之會,抱劍的神秘身世,落霞真人生死難料,天下各家何去何從,神秘紫衣人、魔門高手紛紛出世,天下大亂,主人公抱雲張栩也有出人意料的故事,不知最後生死。敬請期待《天道正傳:第一卷:滄海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