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父母是最好的老師(1 / 2)

“給兒童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不僅是每個家長,而且是全社會都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講,兒童都是一個成長發育中的個體,兒童階段就是一個由不成熟到基本成熟的過程,他那貫徹終生的一整套社會行為模式,就是在這一階段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逐漸地形成和完善起來的。而這一過程,是離不開模仿的。兒童模仿的對象是成人——家長以及他所接觸的每一個成人。因此,我們每一個人的行動,都不僅有其直接意義,還有其間接意義,那就是給兒童作出一個榜樣。

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影響可延續到人生終點,其廣泛可涉及到一個人的心理、意誌、情感、道德品質、性格能力、生活方式等諸方麵,所以榜樣的力量在一個人成長方麵起著重要的激勵作用。對兒童來說,榜樣的影響力就更明顯有效。

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定階段,決定了兒童的模仿力極強的特點,在他們的眼裏,成年人比他們能力強、本領大、知識多。在他們的心目中,成人簡直就是無所不能的,而自己卻在許多方麵表現出無能為力。

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人們常說“兒童的心靈就是一張白紙”。是的,這張白紙上,究竟能產生什麼樣的圖畫呢?主要靠大人們的行動來回答了。常常看到,人行道上一個2、3歲的幼兒,手裏拿著一塊糖紙,東張西望地找果皮箱。而就在這時,旁邊的一個成人漫不經心地把一個煙頭扔在地上。這時,孩子眼裏便會流露出迷惘的目光……。這一下,就把兒童心目中的社會規範全都打亂了:大人都扔在這兒了,我還找什麼果皮箱呢?

兒童心理發展的特定階段,決定了兒童的模仿力極強的特點,在他們的眼裏,成年人比他們能力強、本領大、知識多。在他們的心目中,成人簡直就是無所不能的,而自己卻在許多方麵表現出無能為力。因此,模仿成人的行動,以使自己盡快地強大起來,擺脫無能為力的狀態。這是兒童的一個普遍心理。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他們往往不加分析地模仿成人的行為(這也是他們尚不健全的思維還難以對成人的行為作出是非判斷結果)。然而,對這種情況,大多數成年人是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的。他們在孩子麵前,毫無顧忌說謊、耍賴、罵人,卻絲毫不理會一旁兒童眼中流露出來迷惑、不滿、甚至批評的眼神,而一旦日後孩子身上出現了這些不良行為,家長便會勃然大怒,大吼一聲:“這是跟誰學的!”

——這不是很滑稽麼?

因此,家長在兒童麵前,要隨時注意約束自己的行為,時時給兒童作出一個行為的楷模。另外,全社會也要行動起來,從各個方麵(大眾媒體、政府行為、官員形象、學校教育)進行嚴格的約束,以給兒童的成長製造一種良好的社會環境。

兒童的特點是模仿性、崇拜性強,加之他們幼小的心靈是一片純淨聖潔的天空,更容易崇拜代表他們的心願及認為值得尊敬的人物,進而模仿他們的言行。因此,充分利用榜樣的力量,正確引導孩子,將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如何發揮榜樣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