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時後,華西列夫斯基又收到了山田本人親自簽署的無線電報,說他已命令所屬部隊立即停止軍事行動,向蘇軍交出武器。又過了兩個小時,即19時,日軍飛機在遠東第一方麵軍駐地地段上投下了兩個通信筒。筒內裝有日軍第一方麵軍司令部關於停止軍事行動的要求。
然而,在整個遠東蘇軍的其他大多數作戰地段上,日軍仍在做著頑強的反抗。鑒於此,華西列夫斯基當即發電報給山田司令官,命令其在8月20日12時起在全線停止對蘇軍的任何戰鬥行動,並繳械投降。
同時,華西列夫斯基下達命令給麥列茨科夫,要求他派出代表到牡丹江和穆棱兩地的機場,授權他們通知關東軍司令部的代表,明確告知對方,隻有當日軍開始投降繳械時,蘇軍的軍事行動才能停止。
應該指出的是,華西列夫斯基所采取的這種拖延受降期限的做法,在一方麵,確實有他向山田等日軍方麵所名正言順地解釋的成分,即很多地段上的日軍並沒有停止抵抗,山田也沒明說要繳械投降,另外擔心關東軍司令部的命令不能按時送達各部隊,等等。
一般地說,這些是基本可以成立的。但是,在另一方麵,這裏也有蘇聯政府和華西列夫斯基的另外打算,這就是,趁日軍混亂之際更多地占領原日軍所盤踞的地區,其中尤其是中國東北各大中心城市與各鐵路沿線,包括整個中東鐵路全線,即長春至旅順口這一線正是蘇聯的未來利益所在。
這樣,即可以對英美等盟國誇口自己全部消滅了關東軍部隊,又可以向國民政府說是它幫助解放了東北全境,以在中蘇互助同盟條約的雙方談判時增加自己的砝碼。
此外,他們還可以更多地從這些地區最大限度地掠取財富——名義上是對日作戰的“戰利品”。
18日晨3時許,山田再次致電華西列夫斯基,答複蘇軍說,日本關東軍將立即向蘇聯遠東軍履行一切投降條件。
山田還說,關東軍司令部已經在答複總司令閣下的同時向所屬各部隊下達了相應的命令。
當天上午,華西列夫斯基就開始接到有關前線蘇軍指揮部的報告。報告說,從上午8時起,很多前一天還在激烈抵抗的日軍師團,紛紛派來代表商談受降事宜。
鑒此,華西列夫斯基深感形勢逼人,必須采取非常措施來組織和實施這樣空前巨大的突擊占領和受降活動。為此,他立即向各方麵軍首長下達了用快速支隊占領長春、沈陽、吉林、哈爾濱等大城市的命令。
後來,他又向各方麵軍首長提出,對重要的軍事目標和工業目標的占領,還必須立即組織精幹的傘兵分隊,以它們為先導而迅速執行快速支隊的先期任務。
遠東時間19日15時30分,在麥列茨科夫元帥的陪同下,蘇聯遠東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與秦彥三郎和宮川舉行了關於日軍在整個東北和朝鮮地區無條件投降事宜的談判。
華西列夫斯基向秦彥提出了投降程序的要求,指定了受降的集合點、行動路線和具體時間。
秦彥立即表示接受蘇軍的安排。他還向華西列夫斯基解釋說,某些日軍部隊所以未及時執行繳械命令,是由於關東軍當局沒能把投降令傳達下去。因為關東軍司令部在蘇軍發起進攻的第二天,就已經失去了對某些部隊的指揮。
華西列夫斯基還警告他說,所有日軍的投降必須有組織地進行,包括軍官在內一並轉交蘇軍,不得有任何差錯之處。
在整個談判過程中,秦彥三郎俯首帖耳,唯唯諾諾。對華西列夫斯基的每項要求,總是連連點頭稱是,甚至不惜卑躬屈膝。
至8月底,以消滅日本關東軍有生力量、解放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為目的的遠東戰役,勝利地結束了。不僅日本關東軍徹底敗亡了,整個日本軍國主義的戰爭機器也被全部打碎了。
華西列夫斯基和所有參加這次遠東作戰的蘇軍全體將士一樣,每人都獲得了一枚“戰勝日本”獎章。此外,他再次被授予“蘇聯英雄”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