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辦報紙宣傳法西斯理論
不得已,墨索裏尼回到意大利。此時,他已深刻地體會到,要想成就自己的“偉大事業”,必須大造輿論來動員群眾。於是他決定辦一份報紙,來為他進行輿論準備。
這張報紙名為《階級鬥爭報》,是本地社會黨的機關報。
墨索裏尼對辦報十分認真,他說:“報紙不是拿文字堆積起來的。報紙是黨的靈魂,黨的標記。現在的社會黨,實在是屍位素餐,沒有什麼好的理想。現在的主義,變成做官的捷徑,為政客奸人所利用,不能為群眾謀物質上精神上的進步了。社會主義,注重人類的合作,非努力工作、洗滌個人的身心是不能實現的。”
何等冠冕堂皇!
1912年,意大利社會黨在勒佐伊彌利亞舉行全國代表大會。墨索裏尼在會上大出風頭,很多人把他看成是全國的英雄。墨索裏尼由於能言善辯,被推舉為《前進報》的總編輯,從而掌握了社會黨中央黨報的輿論大權。
墨索裏尼接管《前進報》之後,報紙發行量驟然增到10萬多份,經濟情況大為改觀。黨員人數也由5萬人發展到15萬人。
墨索裏尼名聲大振。他對法國革命家丹東甚為敬仰,特別對他發表的《為了戰勝敵人必須勇敢、勇敢、再勇敢!》的著名演說十分欣賞。因此,每逢在紀念這位革命家的集會上,他總要發表講話。
在一次集會上,到的人數較少些,而且多半是激進分子。他等了半個小時,帶著怒容上台說:“丹東的黨徒,不像現在的意大利社會黨,隻空談革命,不肯務實。”
當時意大利社會黨的一部分思想較保守的黨員,受了資產階級求名求利的影響,組成共濟黨。墨索裏尼對此十分生氣。在安科納召開的社會黨大會上,墨索裏尼提出的社會黨與共濟黨不能並容案,居然獲得通過。
1922年,他又宣布共濟黨與法西斯黨不能並存。
墨索裏尼對於政敵和所謂好求虛榮的人,攻擊不遺餘力。某次,有一個社會黨人想在文壇中出名,請墨索裏尼在他的報上寫一篇文章,論階級鬥爭。墨索裏尼請他也做一篇文章,論革命的玄秘。
這位社會黨人,不知墨索裏尼的用意,拚命做了一篇文章送來,問他的看法如何。墨索裏尼說:“我看你是黨中最笨的一位,你還是不弄筆墨好些!”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風雲與迷霧已降臨到眼前。但墨索裏尼的小家庭仍過著較為平靜的生活。他的妻子拉凱萊是一個聰明賢惠的夫人,她耐心地、熱誠地與丈夫同甘苦、共患難。女兒愛達是他們家中“快樂的種子”。墨索裏尼說:“我不需要什麼,我的一生隻是一個可怕的掙紮,我的家是我唯一的甜蜜寧靜的安慰者,好像沙漠中的一塊綠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到處發生政治糾紛,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局麵,意大利也處在急劇的動蕩之中。早在20世紀初,意大利就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
在軍事和經濟方麵實力薄弱的意大利帝國主義,力圖在力量相匹敵的各帝國主義國家和各集團之間隨機應變,並利用它們之間的矛盾來實現本國的侵略、擴張目的。意大利早在德、意、奧三國同盟期間,便采取了同英、法、俄接近的方針。
意大利統治集團連年戰爭和對勞動人民的剝削,激起了廣大群眾的反抗。1901年至1910年間,意大利約有300萬人參加了罷工運動。
在1905年至1907年俄國革命的影響下,以及由於1908年開始的工業危機,和1911年至1912年的意土戰爭,意大利國內的階級鬥爭日趨尖銳,群眾革命情緒越來越高漲。
麵對著統治階級的殘酷鎮壓,意大利到處在發生暴動,到處在舉行起義。社會黨內部反改良主義派占據了優勢,掠奪戰爭的最公開的擁護者和主張同政府合作的畢索拉蒂和波諾米等人在1912年被開除出黨。
1914年6月8日,根據社會黨和總工會的號召,開始了抗議安科納警察擊斃參加反帝遊行示威的3個工人的總罷工。
以“紅色周”而著名的這次罷工,有的地方帶有急風驟雨的性質,起義者已經把政權奪到自己的手裏。意大利統治階級對此惶恐不安。
善於見風使舵的墨索裏尼,在此情況下,對歐戰極力主張保持中立。他在《前進報》上說:“意大利最大的責任,在於縮小戰事的範圍。所以,要絕對中立,不做德、奧的走狗。”
11月間,他看到德國社會黨極力幫助德皇,協約國的力量在擴大,形勢對德、奧不利,便寫了一篇題為《從絕對中立到積極中立》的文章,主張意大利應加強備戰。
他告訴社會黨人說:“不是一切戰爭皆應反對,戰爭也有有益於革命的。”他主張意大利加入協約國對德作戰,他說:“德國是所有叛逆、恥辱、奸詐的來源。”
墨索裏尼的這種主張與社會黨中央當時反對戰爭的態度是相矛盾的。
同月,意大利社會黨在米蘭開會,會開到半夜3點多。墨索裏尼大膽地在台上說:“從今以後,我與畏首畏尾不敢說話的人、不主張參戰的人勢不兩立。”
墨索裏尼未說之前,大家已摩拳擦掌。現在聽了這番話,更是怒不可遏,拚命大喊:“打死他!打死他!”墨索裏尼見眾怒不可犯,就壯著膽子說:“諸位恨我,足見諸位還是愛我。”
於是,他解釋了他做文章的目的,他說:“諸位可以趕我出去,不可趕我的思想出去。德國人在法、比兩國所犯的蠻橫暴行,誰不知道?怎麼還可以幫助他們呢?現在參戰有利於擴大意大利的疆土,同時也可扭轉國內群眾的注意力。”
墨索裏尼雖然作了很多的解釋,但沒人理睬他。他望著敵視的眾人,怒不可遏,隨即將桌上的水瓶摔碎,以示決裂。過了幾日,社會黨中央宣布開除墨索裏尼的黨籍,並撤銷他《前進報》總編輯的職務。
墨索裏尼離開社會黨時,囊中隻剩下5個裏拉了。但是,至11月15日,在一些主戰的壟斷資本的支持下,他的《意大利人民報》居然問世了。
墨索裏尼創辦這份報紙,他的政敵都說他接受了法國的金錢。於是,政府組織了一個委員會,進行徹底清查。其中,有3人是社會黨,3人是中立派。清查之後,知道開辦費用全部由他的朋友“捐助”,並非“外國津貼”,才算了事。
在這一段時間,墨索裏尼深受尼采唯意誌論的影響。他讚揚主觀戰鬥精神,強調人生的目的在於發揮權力、“擴張自我”,鼓吹“超人”哲學。他認為“超人”是曆史的創造者,有權才能奴役群眾,而普通人隻是“超人”實現自己權力意誌的工具。
他反對民主,反對馬克思所提倡的真正社會主義,而對尼采的反動戰爭理論則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甚至宣稱,戰爭就是道德,戰爭是強權政治的集中表現,隻有通過戰爭才能達到自我擴張的目的。
《意大利人民報》一創刊,就用了引人注目的兩句格言,一個是布朗基所說的:“誰有鐵拳,誰就有麵包。”一個是拿破侖所說的:“革命是一種理想,必須要有刀槍維持。”
墨索裏尼在他所撰寫的一篇題為《膽量》的社評中說:“我們既然繼續努力,我們就不可不知道一個又可怕又可愛的字,就是‘戰’。我說‘戰’這個字聲音很大,我信仰心很重,我豪氣很盛。因為我是對諸位青年人說的,對諸位在曆史上有責任的人說的。”
墨索裏尼認為:
非戰不足以奮發有為,非戰不足以改變平民政治所養成的人民的惰性。此外,意大利有很多未收複的土地,非流血更無還我河山之望了。
在墨索裏尼的心目中,意大利人隻圖苟安,不肯前進,人人裝聾作啞,希望他人吃苦冒險。他說:“神人是已死的,超人是需要的。創造未來的環境,戰爭是唯一的救命劑。”
墨索時尼還鼓吹理想主義,他說:“新理想主義要有新的精神,輔之以作戰能力與犧牲態度。要以世界和人類為目標,不要隻知愛鄉裏,處於消極狀態中。”他相信這種主義可以製勝。
他離開社會黨時,不少人以為他的政治生活要從此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