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因此,許多人主張解除東條英機的首相職務。他們認為,必須起用一位能與盟國進行和談的人接替東條英機。
這時軍隊裏也有人暗中為謀求和談而活動。有的人甚至認為,隻有把東條英機殺掉,趕快同交戰國和談,才能使日本生存下去。
就在這個時候,日本艦隊和商船被美軍擊沉的日漸增多,特別是馬裏亞那之戰,美國以較小的損失,擊沉了日本3艘大型航空母艦,重創4艘航空母艦,擊毀飛機近500架。
最後被視為日本本土屏障的馬裏亞那群島完全落入盟軍之手。美軍突破這道“防護堤”之後就可隨時直接襲擊日本列島。這下子,日本朝野驚恐萬狀,東條英機內閣遭到更猛烈的抨擊。
東條英機政府為了擺脫太平洋戰場上的困境,決定在中國大陸上找出路,即讓平漢、粵漢及湘桂鐵路恢複通車,經由印度支那保持日本與南洋地區的交通線。
東條英機將這個行動定名為“一號作戰”,1944年4月下旬從黃河兩岸發動攻勢,至9月份實現戰略計劃。這是東條英機在中國大陸上發動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所以稱為“最後一戰”。
日寇出動兵員50萬、戰馬10萬匹、汽車1萬多輛、大炮1000多門、飛機200多架。從1944年4月中旬到12月初,日寇擊潰了國民黨部隊五六十萬人,奪取了平漢、粵漢、湘桂3條幹線,占領150來個大中城市,從而打通了中國的大陸交通線。
但是,這並未能挽救日本法西斯滅亡的命運。事實上,日本占領的地方越多,包袱就越沉重,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
日軍雖然在國民黨戰場上得以順利推進,但在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戰場上卻一個接一個失利。
在1944年,僅山東的八路軍就殲滅日偽軍36000多人。對東條英機來說,這不僅是軍事上的敗北,也是政治上的失敗。
隨著戰爭形勢的惡化,他日益成為日本朝野上下攻擊的目標。有人稱他為“東條英機天皇”,有人公開宣稱:“殺死東條英機!”
從表麵看來,東條英機的地位似乎是不容置疑的,但實際上他的統治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
自中途島戰役以來,日本的軍艦損失不斷增加,太平洋上的失地也日漸增多。
在日本國內,生產水平迅速下降,各種日用品大大減少,日本人民生活已經變得十分艱難。嚴重的形勢助長了憂鬱不安的情緒,憤恨、不滿自然集中在頭號戰犯東條英機身上。
一些人開始籌劃暗殺東條英機。
陸軍反對派中的一夥人甚至議定了暗殺的時間和方式:在7月的第三個星期,在皇宮附近趁東條英機的汽車轉彎放慢速度時,向他扔了一枚特製的氫氰酸炸彈。
東條英機在民怨沸騰的形勢下,隻好去找推薦他上台的宮內大臣木戶求助。但是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
木戶對東條英機大權獨攬的做法提出批評,並說:“天皇本人也極為生氣。”
這使東條英機萬分懊喪。他對自己的顧問佐藤說:“天皇對我已經失去信任,我隻有辭職了。”
1944年7月18日,東條英機在內閣會議上用沮喪的語調說,他決定辭職。接著,他又狠狠地說,日本戰敗的責任必須由重臣和其他迫使他辭職的人來負。他說:“我必須要求你們全體辭職。”
剛好是4年前這一天,東條英機當上陸相,不久以後又竊取了首相高位。那時,他曾向天皇發誓,要用東洋人的刺刀來征服中國,征服印度支那,征服東南亞,乃至征服全世界,好與盟友希特勒平分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