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進趙府(1 / 2)

張桓懷中揣著五百兩的銀票,跟著趙潛父子離開了張府。

坐在馬車中,張桓舒了口氣,一直覺得壓抑的感覺漸漸散去,他這才覺得離開張府對自己來說的確是個非常正確的選擇,特別是摸著懷中的五百兩銀票,他更是覺得舒心,心中已經開始計算怎麼使用這筆錢才能在亂世到來時增加自己的保命能力。

這個便宜祖父難得的大方了一次,一次送給了張桓五百兩銀票——這對張府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卻相當於後世三十多萬人民幣的購買力,由此可見張府的財大氣粗!

趙家在距登州城兩百裏外的文登縣,馬車慢行兩天也就到了。

坐在馬車中的張桓把自己用被子包裹的嚴嚴實實,倒也不覺得冷,隻是一路上趙潛和趙琦兩人輪番對他太過熱情的噓寒問暖讓他有些哭笑不得。

兩人也的確是太興奮了,沒想到這次如此順利,不但張賀沒有絲毫猶豫的履行了約定,張桓也十分懂事,竟然心甘情願的從張家過繼到他們這種商戶人家!

不但如此,兩人還發現張桓待人接物彬彬有禮,絲毫也沒有普通官宦子弟的紈絝之氣,這讓趙潛和趙琦對於張桓也是越來越喜愛。

因此,跟隨趙潛來的車夫和夥計這一路上都多次收到了趙潛分發的賞錢,這讓對冒著嚴寒趕路的眾人再也沒有了怨氣,一個個喜笑顏開。

趙潛和趙琦這次主要是來接張桓,順便也從登州城進購了五車的布匹、黃酒和其他雜貨。

一路上趙潛也裝作有意無意地和張桓講起了一些生意上的事,比如何地的哪種貨物進價便宜,販往何地能賺到更多的錢;哪裏的道路匪盜橫行,不能走;哪些人需要送禮打點可以省卻很多麻煩……

趙潛一邊講著一邊偷偷打量張桓神色,這讓張桓感覺暗自好笑,心中也有些感動他對自己的重視,知道他既想將自己培養成商業上的接班人,又怕自己出身官宦會看不起行商這種賤業。

文登縣雖然是大縣,但其自然無法和登州城相比,城牆不過丈許,上麵隻有稀稀拉拉的幾個兵丁縮著脖子走來走去。

守門的兵丁看起來對趙家的車馬是非常熟悉的,連檢查也沒有檢查,收了趙潛遞過去的一把銅板就直接放行了。

趙府不大,勉強相當於張府的一個偏院,而且還是下人居住的偏院。

“桓兒,我們趙府無法和張府相比,讓你受委屈了……”

看到張桓從馬車上下來之後就一直站在門外打量著趙府,趙潛以為他嫌棄趙府的寒酸,不由有些呐呐。

“嗬嗬,外公多慮了……”

張桓搖了搖頭,微微一笑:他開始覺得自己外公這個人不簡單,深諳做人要低調的道理。

朝廷雖然規定商人不能穿綢緞,但這個規定早已形同虛設,現下哪個大商賈不都是綾羅綢緞、穿金戴銀?而偏偏趙潛卻是身著布衣,乍看宛如一普通老農——從一路上趙潛打賞下人的手筆來看,他並不是一個吝嗇的人,對自己這麼節儉必然是特意如此。

而趙府看起來如此寒酸,和周圍的普通民眾的屋舍看起來相差無幾,和富麗堂皇的張府更是遠遠無法相比,這反而讓張桓覺得住起來更有安全感——那些高門大院可是流民、亂兵的首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