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登縣令(1 / 2)

三天時間轉眼即過。

這三天,張桓並未出門:一是因為天氣太過寒冷,即使是躲在被窩裏也凍得人瑟瑟發抖;二來他現在的身份也比較尷尬——主人不是主人,客人也不是客人。

因此,張桓這三天選擇了躲在房間裏看書和練字。

雖然已經完全了融合這具身體和記憶,但有些東西卻仍然需要慢慢熟悉。

比如寫字:以前的張桓習練了十幾年的書法,寫得一手標準的顏體字,而張桓卻無法直接繼承前任的書法,即使經過這十幾天的練習,他現在的書法也隻有前任的三成水平。

至於看書則幾乎完全不受影響,繼承了前任記憶的張桓完全能看懂這些繁體字書籍,前任背下來的書籍他現在依然能倒背如流。

這天一大早,侍候張桓的兩個分別叫小蘭、小翠的丫鬟就侍候張桓穿上了一件剛做好的新衣,並且給他梳了頭,重新紮了個發髻。

雖然這兩個丫鬟長相普通到張桓都懶得分辨她們哪個叫小蘭、哪個叫小翠,但是兩人侍候人的水平的確不錯,張桓攬鏡自照都覺得這重新紮的發髻讓自己顯得更加帥氣逼人了。

想想滿清入關後,自己這帥氣的發型就要換成惡心無比的鼠尾巴辮子,張桓就感覺不寒而栗,心中更是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阻止滿清一統天下。

剛梳洗打扮停當,院外就有下人傳喚:“小少爺,老爺請你去後院宗族祠堂!”

這個時代過繼是非常嚴格的事,特別是這種涉及到香火延續和家產繼承問題,不但要得到兩方父母的同意,還要得到宗族族長以及當地官府的認同。

趙家的祖祠在文登縣城外五十裏的趙家莊,趙潛在趙府後院設的祠堂隻是小祠堂,他實際上相當於從趙家分離了出來,成了趙家的一個分支。

因此,趙潛隻是象征性的從趙家莊請來了幾個老者作為見證,並不需要特意請示趙家莊的族長同意。

而張桓的戶籍轉換卻需要經過文登縣的官府才能辦理,不過這些都不需要張桓操心,趙潛已經給他辦理妥當了。

趙府祠堂看起來不大,張桓走進去時裏麵僅僅有趙潛和趙琦兩人而已。

“桓兒,過來跪下,給我們趙家的先祖上柱香吧!”看到張桓進來,趙潛對他招了招手。

張桓順從的上前在一個蒲團上跪了下去,然後按照趙潛的要求依次給堂上供著的排位上香——事實上,堂上也僅僅供著兩個排位而已,一個是趙潛的父親,一個是趙潛的祖父,再往上的先祖則都供奉在了趙家莊裏的祖祠裏。

也幸好如此,否則張桓光是磕頭就要磕上半天都不止了。

然後,趙潛又讓張桓跪在排位前,令趙琦讀起了趙家的祖訓。

趙家的祖訓經過曆代家主的修改添加,已經變得很長了,趙琦一口氣讀了整整兩刻鍾才讀完,讓張桓聽得有些昏昏欲睡,最後也隻記住了幾條:一,不可為盜,違者逐出家族;二,不可為娼妓,違者逐出家族;三,不可為優伶,違者逐出家族……張桓雖然對這些充滿職業歧視的族規不以為然,但自然也不敢出聲打斷,耐著性子聽趙琦絮絮叨叨地讀完為止。

最後,張桓又向趙潛和趙琦叩頭,改口稱呼兩人“祖父”、“父親”,讓第一次聽到的趙潛和趙琦都是喜形於色,也顧不得在這祠堂聖地保持莊重了。

而張桓本人也修改姓氏為趙,叫做趙桓,加入趙氏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