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摩斯梯尼為了使自己說話變得利索,嘴裏整天含著一塊小石頭;範仲淹為了磨煉自己的意誌,拒絕吃同學送來的美食;喬丹為了成為一名出色的籃球運動員,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有誌不在年高”,小男子漢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你們是不是該做些什麼了?
含著石頭說話的孩子
德摩斯梯尼是古希臘著名的演說家。可是他小時候卻天生口吃,嗓音微弱,還有聳肩的壞習慣。在常人看來,他似乎沒有一點兒當演說家的天賦。因為一名出色的演說家必須聲音洪亮,發音清晰,體態優美,富有辯才。
有一次,雅典召開公民辯論大會,辯論的主題是民主和獨裁問題。小小的德摩斯梯尼也上台進行了演講。
“公民們,我講的是雅典必須堅持民……民主製……”
“怎麼口吃了?”德摩斯梯尼一急,又習慣性地聳了聳肩。
“糟糕!”他心中暗暗叫苦,急得額頭上冒出了冷汗。
台下的聽眾騷動起來,有人喝倒彩,有人幹脆大聲轟他下台。在一片哄笑聲中,德摩斯梯尼羞愧地用手捂著臉,沮喪地跑回了家。
失敗沒有使德摩斯梯尼氣餒,反而堅定了他成為一名演說家的決心,他開始了勤奮、刻苦的學習。
有一天,小德摩斯梯尼的爸爸發現兒子說話總是含含糊糊的,就問他:“你怎麼啦?說話怎麼越來越不利索了?”
“爸爸,我的嘴裏含了石頭,聽說這樣可以改進發音,因為我想成為演說家!”小德摩斯梯尼張開嘴,嘴裏果然有一塊小石頭。
爸爸搖著頭苦笑:“你呀!給我把話說清楚就行啦!”
其實爸爸不知道,含著石頭說話隻是小德摩斯梯尼鍛煉自己的方法之一。為了改掉氣短的毛病,他常常一邊攀登陡峭的山崖,一邊不停地吟詩;為了改掉說話聳肩的壞習慣,他在頭頂上懸掛了一柄劍;為了爭分奪秒地學習,他把自己剃成滑稽的陰陽頭,使自己沒法出去見人,隻能安心躲起來練習演說……
德摩斯梯尼不僅在訓練發音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還努力提高自己在政治、文學等方麵的修養。他研究古希臘的詩歌、神話,背誦優秀的悲劇和喜劇作品,探討著名曆史學家的文體和風格,據說還把《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抄寫了整整八遍。
經過十多年的磨練,德摩斯梯尼終於如願以償地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說家,贏得了不朽的聲譽,他的演說詞結集出版,成為古代雄辯術的典範,打動了千千萬萬的聽眾和讀者。
劃粥度日苦讀書
宋朝時期的範仲淹出身貧寒,從小就有遠大的誌向。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十幾歲時,範仲淹住在長山醴泉寺的僧房裏晝夜苦讀。為了省錢,他每天煮一鍋稀粥,等粥涼了凝結成塊,再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就著幾根鹹菜就行了。
範仲淹在醴泉寺讀了不少書,懂得了許多道理。為了開拓眼界、尋訪良師益友,他離開家鄉,來到當時的南都,進了著名的南都學舍求學。
範仲淹的同學中有一個是南都留守的兒子,他見範仲淹每天隻吃稀粥鹹菜,卻從不叫苦,就回家講給父親聽。
他父親說:“這是個有出息的孩子啊。你把廚房裏的飯菜拿一些送給他吃吧!”
南都留守的兒子奉了父命給範仲淹送來可口的飯菜。起初,範仲淹不肯收,後來無論如何推辭不掉,隻得收下了。
可是,過了幾天,留守的兒子發現他送的食物還原封不動地擺在那裏,就很不高興地問範仲淹:“我給你送些好一點的飯菜,你卻不肯吃,難道你覺得吃了我的飯菜就玷汙了你的情操嗎?”
範仲淹解釋說:“我很感激你的好意,隻是我多年吃粥已經成為習慣,如今享受這些美味,要是將來再也吃不得苦該怎麼辦呢?”範仲淹就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刻苦讀書,後來成了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橋梁專家的誕生
茅以升是中國著名的橋梁專家。1933年至1937年,他主持修建了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
建造大橋是茅以升很小的時候就有的理想。在他十歲那年過端午節時,家鄉舉行龍舟比賽。看比賽的人都站在一座小橋上,由於人太多,橋被壓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使小茅以升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結實的橋。
從此,茅以升隻要看到橋,就會從橋麵到橋柱仔仔細細看個夠。他還把書上有關橋的文章都抄在本子上,遇到有關橋的圖畫就剪貼起來。時間長了,他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資料。
茅以升中學畢業後,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係。1916年,他被保送到美國留學,成為一名研究生。9月,茅以升起程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報到,誰知該校注冊處主任傲慢地說:“中國唐山的這個學校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你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後才能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