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工們忐忑不安地問:“是什麼事情呢?”

“很簡單,就是給我取兩樣東西來:一個叫‘啊’,一個叫‘哇’,誰取到誰就能領工錢。”富翁說。

世上哪有這兩樣東西?這不明擺著刁難人嗎?長工們眼睜睜地看著一年的辛苦錢被克扣,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長此以往,再沒有人願意到富翁家幹活了。富翁見招不到人,便把工錢提高了兩倍。他心想:“工錢高點兒沒關係,反正到年底時又拿不走。”

大家都不願意上富翁的當,富翁於是把工錢一升再升,最後,有一個小男孩前去應征。

大家勸小男孩:“那個富翁詭計多端,你不會拿到工錢的,別上當受騙了。”

男孩拍拍胸脯,胸有成竹地說:“大家放心,我會讓他把工錢一分不少地給我的。”

就這樣,小男孩進了富翁家打工。到了年底結算工錢的時候,富翁故技重施,照例讓男孩去取“啊”和“哇”,想用相同的辦法賴掉工錢。

沒想到,男孩聽了富翁的要求後並不慌張,轉身就出去了。過了一會兒,他就提著兩個罐子回來了。

男孩把罐子往桌子上一放,說:“你要的‘啊’和‘哇’都裝在這兩個罐子裏,你自己拿吧!”

富翁將信將疑,剛把手伸進一個罐子裏,就被裏麵的什麼東西咬了一口,不由得慘叫一聲:“啊!”

男孩不慌不忙地說:“這就是‘啊’,‘哇’在另一個罐子裏呢!” 富翁不敢再試了,隻好給了男孩好幾倍的工錢。

原來,男孩在兩個罐子中分別裝了蜈蚣和螃蟹,富翁被咬的那一口就是蜈蚣咬的。就這樣,男孩不但討到了工錢,還懲罰了狡猾的富翁。

孫亮明辨老鼠屎

孫亮是三國時期吳國國主孫權的兒子,十三歲就繼承了父親的皇位。

有一次,孫亮想吃用蜂蜜淹漬的梅子,就叫內侍到庫房裏去取蜂蜜。內侍很快就取來了蜂蜜。孫亮打開封蓋一看,裏麵竟然躺著幾粒老鼠屎,不由得勃然大怒。

“蜂蜜裏怎麼會有老鼠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孫亮厲聲質問內侍。

內侍跪倒在地,戰戰兢兢地說:“陛下,微臣從庫房裏取出蜂蜜就馬不停蹄地趕了過來,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不過據微臣推測,這肯定是因為庫吏疏於防範,才致使老鼠屎掉進了蜂蜜裏。”

孫亮趕緊命人召來掌管庫房的庫吏,問他:“剛才內侍是從你那兒取的蜂蜜嗎?”

庫吏見孫亮如此震怒,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說道:“回陛下,是我親自交到他手上的。”

“哦,那你交代,蜂蜜裏為什麼會有老鼠屎?”

一聽此言,庫吏臉色刷地白了,說話也不利索了:“可,可是……可是我交給他的時候,裏麵沒有老鼠屎啊!”

內侍一聽,氣勢洶洶地反駁說:“你撒謊,事實擺在眼前,分明是你平日管理不善,讓老鼠糟蹋了蜂蜜,死到臨頭,你還想推脫責任嗎?”

庫吏也急了,趕忙爭辯:“陛下您想,裝蜂蜜的罐子蓋得嚴嚴實實,老鼠根本爬不進去,怎麼會有老鼠屎?”

“這麼說,是我放進去的了?”內侍詰問道。就這樣,內侍跟庫吏針鋒相對,爭辯了起來。

孫亮聽了他們的爭辯,想了想,說:“你們不要爭了,我馬上就能搞清楚是誰的責任。”

他命人把老鼠屎從蜂蜜裏撈出來,掰開看了看,然後笑著說:“這分明是內侍搞的鬼。假如老鼠屎早就掉進蜂蜜裏,浸了很久,應當裏外都是濕的。可是現在老鼠屎卻是外濕內幹,可見放進去的時間並不長,顯然是內侍趁這次取蜂蜜的時候把老鼠屎放進去的。”

內侍聽後,嚇得渾身顫抖,不住地磕頭認罪。原來,內侍曾經向庫吏討要蜂蜜,庫吏不肯給他,他便懷恨在心,趁這次機會陷害庫吏。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後,大臣們都由衷地欽佩這個年輕的皇帝。

於仲文斷牛

南北朝後周時期,有個十分聰明的少年名叫於仲文,他利用自己聰明的頭腦,為人們解決了很多難題。

有一次,村裏一戶姓任的人家和一戶姓杜的人家都丟失了一頭牛。兩戶人家一起出去尋找,但隻找回了一頭牛。

兩家人都說那頭牛是自己家的,吵吵鬧鬧爭執不下,官司一直打到了州裏。牛不會說話,身上又沒有什麼記號,州官也無法斷定它到底是誰家的。

這時,幕僚向州官建議說:“州裏有個聰穎的少年名叫於仲文,是不是請他來協助處理這個案件?”州官采納了幕僚的建議,就請於仲文來幫忙斷牛。

於仲文來到州府,問明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就讓人把任家和杜家的人一起找來。他對兩家人說:“你們都說這頭牛是自己家的,可是這頭牛隻能屬於一家。現在從外表上沒辦法判斷這頭牛是誰家的,那就讓牛自己說吧。”

他裝模作樣地來到牛身邊,問道:“牛啊,誰是你的主人?”

牛哪聽得懂人話,照樣低著頭吃草。圍觀的人見狀,禁不住哄笑起來。

於仲文有點兒“惱羞成怒”了,他發狠地說:“好啊,好好兒對你說話你不聽,隻好對你來硬的了。”說完,他叫人用鞭子狠命地抽打那頭牛,牛疼得淒慘地亂叫。於仲文趁機觀察任家人和杜家人的反應。隻見任家人看上去很心疼,而杜家人卻滿臉不在乎。

接著,於仲文又叫任家人和杜家人各自把自家的牛群趕來,然後把那頭牛放開。隻見那頭牛直奔任家的牛群。圍觀的人歡呼起來:“是任家的,是任家的!”

杜家人見狀,很不服氣地說:“這就能證明牛是任家的嗎?”

於仲文見案情已經明朗,杜家人還在耍賴,就厲聲說道:“我開始之所以鞭打這頭牛,就是想看看你們兩家到底誰更在乎這頭牛。看到自己家的牛叫得這麼淒慘,主人肯定會舍不得,可是你看上去並不在乎。而且,牛又跑到了任家的牛群裏。顯然,你不是這頭牛的主人。如果你還要冒領,可要處以十倍罰款,你可要想清楚啊!”

杜家人隻得承認那頭牛不是自己家的,然後灰溜溜地走了。

諸葛亮出師

東漢末年,博學多才的水鏡先生收了十多個弟子,諸葛亮是其中的一個。

弟子們學滿三年後,水鏡先生說:“五天後我要考你們,合格的算出師,不合格的人,往後不準說是我的弟子。”

弟子們一聽,一個個緊張得不得了,趕緊捧著書本晝夜背誦。唯獨諸葛亮整日在水鏡莊外遊逛,逍遙自在,就跟沒這回事一樣。

考試這天,水鏡先生說道:“我的考題就是:從現在起到午時三刻止,誰能得到我的允許走出水鏡莊,誰就算出師了。”

弟子們聽了,急得抓耳撓腮。有的人謊報說:“家裏死人了,得趕緊回去!”有的大呼:“莊外失火了!”水鏡先生概不理睬。

諸葛亮呢?他早伏在書桌上睡著了,鼾聲大作,惹得水鏡先生非常生氣。

午時三刻快到了,諸葛亮才從睡夢中醒來。他聽說先生出了這麼個考題,一把拉住先生的衣襟哭道:“先生這麼刁鑽,盡出歪題害我們,我不學了,快將三年的學費退給我!”

水鏡先生是天下名士,深受人們的尊敬,現在見諸葛亮這麼辱罵他,臉色變得鐵青。他讓諸葛亮馬上離開水鏡莊,可是諸葛亮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沒辦法,水鏡先生就命幾個弟子,把諸葛亮趕出了水鏡莊。

諸葛亮一出莊,就趕緊在路旁撿了根棍子,跑回水鏡莊。他跪在水鏡先生麵前,雙手奉上棍子說:“剛才為了應付考題,萬不得已冒犯了先生,請先生責罰弟子!”

水鏡先生猛然醒悟,轉怒為喜,忙扶起諸葛亮說:“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可以出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