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鐵路工人醞釀罷工,勞合.喬治出麵調停。獲得解決。這使他的政治聲譽大大提高。
歐洲大戰之後,財政大臣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接替坎貝爾.班納曼當首相,財政大臣的職務由勞合.喬治擔任。當時國際形勢日趨緊張,為了支持戰爭,喬治經過了多方的奔走,支持戰爭內閣進一步收緊權利,以保證戰爭的勝利。
戰後,喬治帶領自由黨擊垮了保守黨,終於得到了首相的寶座。此時整個英國因為戰爭的關係已經積累了超過一億九千萬英鎊國債,再加上大量退伍軍人的安置,許多戰時工廠由於在戰後亦沒有了市場紛紛倒閉,導致整個英國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失業問題。
喬治預感到英國開拓市場的時候到了,可是又感到無能為力,在戰前,許多工廠由於得到了政府生產軍備的單子,因此紛紛放棄了原有的民用市場,結果這些市場全部被新美兩國占據,美國衰弱之後,新國完全占有了世界市場的百分之七十份額,且由於質量有所提高,再加上較歐洲貨更加廉價,因此這百分之七十的市場被牢牢占住。
這就意味著喬治要給英國人提供就業,相當的困難。若是往常,若是遭遇這樣的危機,英國人的方式是采取戰爭的方法,占領或者打開某一個國家的市場,以維持這個帝國的運轉。
人們耳熟能詳的帝國主義其實就是資本市場的強權,隨著資本規模的不斷增加,壟斷資本主義亦開始形成。他們的典型特征是壟斷代替了自由競爭。在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的基礎上形成的壟斷金融寡頭,他們不僅控製著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而且把大量“過剩”資本輸出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在國外瘋狂地爭奪投資場所、銷售市場和勢力範圍。所以,壟斷資本在它誕生之日。就同時把掠奪和戰爭、帶到了人間。
資本主義發展到它的壟斷階段以後,首先,資本主義生產在某些部門或某些時期雖然還能有較快的發展,但壟斷資本家所關心的,與其說是生產技術的改進,不如說是獲得穩定的高額利潤。為了防止新的創造發明危及壟斷收入,壟斷組織往往人為地阻礙技術的進步,使生產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停滯的趨勢。其次,由於資本輸出成了帝國主義攫取巨量財富的重要手段,因而國內食利者階層的人數大大增加,並且少數最富有的帝國主義國家變成了食利國。壟斷資產階級依靠剪息票就能致富,甚至用不著再苦心經營什麼實際業務了。
什麼樣才能產生巨大的利潤呢?恐怕對外擴張以及開拓市場才是壟斷資本們最關心的事,生產力永遠沒有瓶頸,隻要有足夠的訂單,他們完全可以將工廠擴大幾十幾百倍,甚至招募幾十幾百倍的工人,但是市場卻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全世界市場被人瓜分的情況之下。
所有這些,都加劇了各工業國的矛盾,使帝工業國家之間的矛盾變得尖銳起來,造成了各國資本的重重危機。
由於技術水平的增加,工人的使用已經越來越少,譬如一個世紀之前當一個工廠利用腳踏式紡織機來生產布匹的時候,需要十個女工才能每天生產出二十匹布,而到了這個時代,由於蒸汽機的廣泛應用,二十匹布恐怕隻需要一個女工就能生產,那麼勢必要解雇掉九個工人,節省九個工人的薪水。
在這種情況之下,要想工人得到就業,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的開拓市場,可是現在,這個辦法已經不靈了,首先,英國再沒有精力去拓展他們的殖民地,其次,由於國聯的成立。開拓殖民地亦開始無濟於事,根本搶占不到世界的貿易份額。
英國的失業率已經創下了新高,超過兩百萬人失去了工作,喬治意識到,如果再不解決當下的危機,不需要戰爭,那些不滿的工人也將發生暴動。
縱然英國人統治了整個世界,可是這些收入的來源卻沒有進入普通人的口袋,大多數財富仍舊被少數的富商和貴族把持,失去了麵包的工人可不是鬧著玩的。
喬治的辦法是劫富濟貧,他決心對這些富商們動手,用來填補國家的虧空,同時也可以拿出一部分錢來建立福利體係,以穩住那些底層失業的民眾。
一個月前,喬治向國會提出一項財政預算案,用巨額軍費發展海軍,同時用低金額的費用作為失業、疾病及殘廢保險金。為解決經費的來源,他提出增收財產附加稅,規定對每年收入在3000鎊以上的有產者,稅收從原先交1先令提高到1先令2便士;每年收入在5000鎊以上的,其超過3000鎊的部分,課以一筆超額所得稅。此外,還要增加遺產稅、酒販執照稅、並開征煙酒稅,以後又提出征收土地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