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狀腺的位置和形態
甲狀腺在種係發生學上算是最古老的內分泌器官,在脊椎動物(魚類)就發現了甲狀腺。最原始的甲狀腺組織出現在最低等的脊椎動物—海鞘、文昌魚身上。進化到鯊魚時,甲狀腺集中成單一的有囊的器官。兩棲類的甲狀腺為兩個球形的腺葉。鳥類的甲狀腺在鎖骨水平。哺乳類包括人類的甲狀腺為兩個腺葉,中間有峽部相連。甲狀腺具有以下特點:
(1)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甲狀腺在人體胚胎第3周就出現了。它起源於咽底部的內胚層,在第一、第二鰓囊的中間,胚胎15周時向下移行,最終停留在氣管前。峽部位於第2~4氣管環前。
(2)甲狀腺外型為H型,分左右2個側葉,每葉形狀像1個尖端向上的錐體。甲狀腺每葉長約2.5~4.0厘米。寬1.5~2.0厘米,厚1.0~1.5厘米,中間連接部分為峽部。少數人在峽部有1個舌狀的向上突起,稱為錐葉。這是胚胎初期甲狀腺舌導管的殘餘。甲狀腺的大小和重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新生兒甲狀腺重量約1.5克,成人甲狀腺重約15~20克,女性甲狀腺比男性略大,老年人甲狀腺輕微縮小。為了便於臨床上估計甲狀腺的大小,我們向大家介紹一種簡單而實用的估計甲狀腺大小的方法。每個人甲狀腺約等於自己的大拇指末節關節的大小。根據這個標準我們可以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對象,粗略估計甲狀腺是否增大。此外,我們還可通過B型超聲波檢查對甲狀腺大小進行更為正確的估計。
(3)甲狀腺有豐富的血液供應,其動脈血源供應主要來源於兩對甲狀腺上動脈和甲狀腺下動脈。上動脈為頸外動脈的分支,分布在甲狀腺的上部;下動脈為鎖骨下動脈的分支,分布在甲狀腺下部的後麵。甲狀腺的血液供應相當豐富,每小時經過甲狀腺的血流可以將全身的血液廓清一遍。甲狀腺的血液供應為每克組織5毫升/分。雖然整個甲狀腺的血液供應不如心髒、肝髒、腎髒或大腦的血液供應那麼豐富,但以單位重量的血液供應比較來說,它比心髒、肝髒、腎髒或大腦的血液供應都要多。甲狀腺上部的血液由甲狀腺上靜脈進入頸內靜脈,中部血液經甲狀腺中靜脈也進入頸內靜脈,下部血液經甲狀腺下靜脈進入無名靜脈。甲狀腺的淋巴管很豐富,淋巴液由濾泡周圍叢引流至頸部、胸骨後、氣管及前喉部淋巴結。甲狀腺的神經分布也很豐富,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種,經喉上神經分布到甲狀腺。前者起源於頸交感神經節,後者起源於迷走神經。甲狀腺外科手術損傷了喉上神經,會引起喉黏膜感覺喪失,飲水或進食易引起嗆咳或聲帶鬆弛,聲調變低;損傷了喉返神經會造成聲帶麻痹。
(4)甲狀腺被氣管前筋膜覆蓋,固定在氣管環上。當病人吞咽時,甲狀腺隨食管、氣管活動而上下移動。我們在檢查時可以感覺到甲狀腺在檢查者手指下滑動。此時,我們可以用手指去感覺甲狀腺的大小和形態。這是檢查甲狀腺的必要手法,是區別甲狀腺和頸部其他腫塊的可靠方法。
(5)甲狀腺在發育的過程中,從舌根部沿著中線往下到達頸前氣管環前。在下降過程中,甲狀腺殘留組織殘體可能停留在下降途中的任何位置,則成為異位甲狀腺。異位甲狀腺可發生在舌根部、頸前、胸骨後,偶然可發生在頜下腺附近甚至心包內。
(6)胎兒甲狀腺在第11~12周就有濃集碘的功能。胎兒的甲狀腺激素是胎兒甲狀腺自己合成的。母親體內的甲狀腺激素是不能或很少通過胎盤的。胎兒甲狀腺激素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