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洞中塔陵(1 / 3)

洞中塔陵

“把塔建在洞中!”我們幾個人一聽,驚呼一聲。

先前我在前文提過,此洞深不知幾何,一直沒有人探到過最深處,現在升天大殿後麵的洞已經被封死。但就算是如此,可洞內的空間也是很大的,但是要用來建造如此龐大的一座皇陵,可還是顯得空間不夠。此前我們一直研究,如果皇陵是建在與洞相通的地方,那入口一定是在洞內的某個我們不容易察覺的地方。最開始我們以為是在洞的最深處,可是“鷂子翻身”的地方太窄,是沒有辦法讓那些巨大的工程用料運送到後麵去。

接下來我們猜想是大小不一的洞,但那些地方也已經不知道被多少探察過。最後一個最有可能掩蓋入口的地方,就隻有水池深潭這樣的地方,因為洞中多是死水又不知深淺,沒有人會下水察看,再加上水如此的冰寒和渾濁,讓大多數人直接忽略了過去。

但是那塊撈上來的鐵牌卻將我們的思路又拉到了一個最深遠的地方。

皇陵為塔,龍背之上。

龍洞的頂部大多數地方都是倒懸著的鍾乳石,可偏偏就有幾處地方是相對平整的。而那些地方,又被一塊塊的岩石層疊起來,使我們看不到真正的洞頂,又無法猜測其岩石之上的空間還有多少。

如果真按猜想的那樣,將一座皇陵給修在了岩石的上麵,在風水之勢上恰恰成了一個乘龍的局勢,而且這防盜的手段又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那些層疊而起的岩石成了天然的屏障,讓人難以對洞頂的情景有所察覺。任誰又能想到皇陵的入口不是在地下,而是在半空中!

我們幾個人順著洞口一路的排察,將目標鎖定在“神豬探海”不遠的一塊區域,那天我們就發現上麵的岩石突起形成的形狀像極了一座塔,現在隻要能登上去,就能知道這失落千年的古墓是不是就在這裏了。

做了一些事前的準備,將攀岩的鉤爪牢牢的射了上去,又將那些地質堪探的工具拉到了洞的最深處,為了讓別人取信我們還在洞中,我們還費力的將後麵封住的洞口柵欄給弄壞了,如果我們一時間出不來,徐老頭也會認為我們是進了洞的最深處。

一切準備妥當,郝玄第一個拉住繩子借住牆壁的反推力爬了上去,在找到一個合適的落角點後,我們幾個人也相互的被拉了上去。

到了上麵,發現岩石後麵的空間遠遠比我們想像中的大得多,一層層的岩石在底下看不真切距離,但是到了上麵以後才發現其實洞頂原比我們可以看到的高出許多,在這洞頂之上又形成了一個洞穴。

借助手電,我們發現這岩石之上有不少人工留下的痕跡,雖然下麵看著間隙不大,但其實可以一次性的通關三四個人,而且這些石頭非常的整齊,像是天然的石階,一層層的往上,到我們視力能及的地方,大約有三層,每一層又相對隔離成了一個獨立空間,頗有種藏兵百萬不知所蹤的感覺。

“看來被我們找到了!沉睡千年的皇陵,終於可以讓我們解開你這神秘的麵紗了!”郝玄見到此處的狀況,長長的歎了一聲,如此自然而成形的洞穴,稍加修建便是一座天然的藏兵處,沒想到僅僅幾米相隔的地方,下麵龍洞中人來人往,但上麵卻千年未有人踏足。

我們事不疑遲,隻盼著能生出兩對翅膀趕緊的飛到最高處。我們四人在每一層都留下固定好的繩索,然後協力將所有人都拉到了最頂上。

蟠龍山高有三四百米,而龍洞的入口是在山的山腰處,這座山就像是一個金字塔,我們以為隻有下部或底部是空的,但其實整個山都是空的。而龍洞的入口是在山的半山腰處,世人都隻知道龍洞內別有洞天,卻沒想到我們攀到最頂上的時候,才發現下麵的龍洞跟眼前巨大的空間比起來,隻像是城牆邊的一條小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