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陵墓保存情況:盜挖殆盡部分資料:1。我國曆史上記載被盜時代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約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湯之塚,它約在2770年前的西周晚期被第一次盜掘。而截至目前為止,發現盜洞最多,也即被盜墓者光顧得最多的墓葬則首推秦公一號大墓,它是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鳳翔南指揮村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共發現盜洞247個,盜洞的年代自漢代一直延續到唐、宋時代。2。大約自1987年起,甘肅禮縣的盜墓黑風屢禁不止,愈演愈烈,到1993年達到高潮。全縣36個鄉鎮中有18個鄉鎮56個村的人參加,最多時一次出動300人,以至於山坡上出現了賣吃食飲料的攤位。犯罪分子駕駛汽車、摩托車,手持大哥大、對講機,自帶槍支、匕首,站崗放哨,肆無忌憚。在盜挖中,珍貴的禮樂石磬,被當場砸成碎塊,帶有精美圖案紋飾的金器被當場以每克85元的價格賣掉。西漢十一陵和東漢十二陵等漢朝帝王墓保存情況:盜挖殆盡主要盜墓者:赤眉軍董卓曹操資料:1。西漢末赤眉軍入長安,除文帝霸陵因傳說皆以瓦器隨葬而未被破壞外,其餘西漢帝陵全被盜掘。東漢末年,董卓脅持漢獻帝南遷長安,“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以下塚墓,收其珍寶”。西晉末年,長安饑民又挖開了長安城東南剩下的霸、杜二陵。2。西漢末年赤眉軍打開茂陵的羨門後,數萬士兵搬了幾十天,陵中的陪葬品還沒有搬走一半。直到三百年後的西晉時,陵中的珠玉還沒有被盜完。後漢赤眉軍大量發掘五陵墓穴,五陵自然包括茂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陪葬墓也會遭殃。呂後的屍體因此在光天化日之下被農民軍侮辱戲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