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áo

熬過九九八十一難。

熬酒煮酒,誰也不敢稱老手。嗷嗷待哺。鼇兒脫卻金鉤去,搖頭擺尾不再回。

ào

傲不可長,誌不可滿,樂不可極。鏊子好了,烙的餅也好。

B

bā

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八仙小傳

八仙是漢族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說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吳元泰《東遊記》始定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據著名學者華軒居士考證,北宋中期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聚會時始有八仙之說。

鐵拐李,相傳名為李凝陽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兒,自號李孔目。生卒年約公元前(418~326)。巴國津琨人。他幼年時天資聰慧而聞名於巴國,李耳騎牛雲遊巴國機緣識得幼年李玄見其非凡給予點化,巴王多次邀李玄為官均遭其拒絕,公元前三一六年巴國遭秦所滅,當時連年戰亂,百姓民不聊生,處處餓殍,遭受國破家亡的李玄從此灰心喪氣,看破紅塵,離家出走,去華山學道訪仙,晚年修道於石筍山。成仙後,鐵拐李精專於藥理,並煉得專治風濕骨痛之藥膏,恩澤鄉裏,普救眾生,深得百姓擁戴,被封“藥王”。八仙中,鐵拐李為年代最久,資曆最深者,漢族民間傳說為八仙之首。

鍾離權,姓鍾離,天下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師,名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穀子,漢鹹陽人。因為原型為東漢大將,故又被稱做漢鍾離。少工文學,尤喜草聖,身長八尺,官至大將軍。後因兵敗入終南山,遇東華帝君授以至道。乃隱於晉州羊角山。道成,束雙,衣槲葉。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後列為全真北宗第二祖。亦為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他受鐵拐李點化,上山學道。下山後又飛劍斬虎,點金濟眾。最後與兄簡同日上天。度呂純陽而去。元世祖尊其為正陽開悟傳道真君,元武宗又尊為正陽開悟傳道重教帝君,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張果老(618~907),是唐朝人,本名張果,由於他年紀很大,所以人們在他的名字上加一個“老”字,表示對他的尊敬。相傳他久隱山西中條山。往來晉汾間。唐武則天時已數百歲。則天曾遣使,欲召見之,即佯死。後人複見其居恒州山中。他常倒騎白驢,日行數萬裏。休息時即將驢折疊,藏於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師,演出種種法術,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以後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中條山去。因為他經常手中拿著竹子做的一種說唱用具,所以後世人們就把他看作是“道情”的祖師,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藍采和,唐朝人,在今安徽省鳳陽縣臨淮關鎮得道成仙。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藍采和。南唐沈汾《續仙傳》、宋初《太平廣記》、陸遊《南唐書》等書均載有他的事跡。是唐末至五代時人。其行為怪僻,貪杯喜唱,平時穿一身破藍衫,一隻腳穿隻靴子,另一隻則光著腳丫子。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卻躺臥雪中而全身冒熱氣(《續仙傳》)。

平時他手持三尺有餘的大拍板,一邊打著竹板,一邊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觸景而生,不僅令世人覺得高深莫測, 而且頗具仙意。其一雲:“踏歌藍采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波,暮見桑田生白波。長景明暉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他行為癲狂,有人施錢給他,他大都送給貧苦人,藍采和居無定處,四海為家。這個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漢,僅由於他的行為癲狂,又好周濟窮人,因此深得人們喜愛而被神化成仙。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關其身世說法不一。一說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廣記》引《廣異記》稱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織鞋為業的農婦,後因嫌家居太悶,遊於羅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經常采集山果供眾寺僧充齋。一次,遠在四百裏外的循州山寺僧來羅浮山寺,稱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楊梅果子,經查實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從何處采來這眾多山果,便認為二娘即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從此二娘遠近聞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續通考》說何仙姑為唐武則天時廣東增城縣人,出生時頭頂出現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歲時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隻仙桃,從此不饑不渴,身輕如飛,並可預見人生禍福。後來她應召進京,途中離去。一說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筆記多稱她為北宋永州人,有稱她幼遇異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稱她放牧於郊野,遇異人送仙棗,食後而成仙,宋人筆記中還記載了何仙姑一些為人占卜休咎,預測禍福的事跡,一時士大夫及好奇者爭先前往彼處占卜,可見她不過是一位精於占卜的民間女巫。

呂洞賓,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為“純陽祖師”,又稱“呂祖”。曆來大多數研究者均認為,呂洞賓姓呂名岩,唐末人。《金唐詩》、《詞綜》中都收有他的詩作。宋代羅大經的《鶴林玉露》、洪邁的《夷堅誌》及《集仙傳》等書對其均有記載。有說他是京兆人,唐鹹通中及第,曾當過兩任縣令。有說他是九江人,原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後之禍,易姓為呂。他始名紹光,二十餘年科場不第,遂罷舉而縱遊天下,後被鍾離權點化成道。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濃的一個,瀟灑、風趣,為民除暴安良,斬妖除怪,還好酒好色,世間流傳有《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傳說,他的傳說既多且雜,但從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後被人們神化成仙。至今在河南睢縣仍然保留有明兵部尚書袁可立為祭祀呂洞賓而建的袁家山呂祖廟。

韓湘子,字清夫,拜呂洞賓為師學道。道教音樂《天花引》,相傳為韓湘子所作。有說法稱他是唐朝韓愈的侄孫子韓湘。生性放蕩不拘,不好讀書,隻好飲酒,世傳其學道成仙。韓愈過生日時他回來了。韓愈一看,那天是大喜的日子,也不好罵他,看他穿一個道士這個樣子,邋裏邋遢的回來了,又喜歡又不高興,結果就問問他,來給叔叔拜壽總不錯,你做什麼不讀書不考功名,去外麵學這個當道士。看這個牡丹花跟詩句不相關嘛,倒是那兩句詩很好記住了。後來韓愈反對唐憲宗迎佛骨回宮,寫了一篇奏表,皇帝一生氣,大為惱火,就把他貶到潮州,他剛好路過秦嶺,此時此景正是他侄兒寫的那句詩。此時想起他侄兒告誡他的即是貴為王侯將相也如過眼煙雲。

在唐元和年間,忽然回到長安,衣衫破舊,行為怪異,韓愈讓他入學校和學生們讀書,但韓湘子和學員討論時一言不發,隻跟下人賭博,喝醉了就睡在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頭,韓愈擔心不已,問他:“人各有所長,就算小販也有一技之長,你如此胡鬧,將來能做什麼呢?”韓湘子說:“我也有一門技巧。隻是你不知道。”韓愈問:“那你能做什麼?”當時正當初冬季節,令牡丹開花數色,又嚐令聚盆覆土,頃刻開花。

曹國舅,名佾,亦作景休,為八仙之一。《宋史》因他為慈聖光獻太後(河北正定縣人)之長弟,故稱國舅。

曹國舅乃北宋開國王曹彬之孫、吳王曹玘之子,曹氏祖上自曹彬之父曹芸以上世居在寧晉,曹芸的父親及以上曹氏諸人死後均葬於其原籍寧晉縣延白村曹氏祖塋,後世遷徙靈壽,遂靈壽成為籍裏,但曹彬卻讓其第五子曹玘居住寧晉,守護寧晉縣之曹氏祖墳,以示不忘根本之意。曹玘後被仁宗封為吳王,曹玘之女應詔入宮被宋仁宗冊封為皇後,而後曹皇後之長弟曹佾成為曹國舅。根據此曆史記載,曹國舅為邢台寧晉人,曹皇後之弟。後世被尊奉為道教八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