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智取益州建蜀漢

赤壁之戰後,劉備總算是喘了一口氣,隨後又將武陵(今湖南常德)、長沙(今長沙)、桂陽(今湖南郴[chēn]縣)和零陵(今湖南零陵)等四郡收複,開始有了三分天下的雛形。但其實力和地盤與曹、孫相比,仍難抗衡。因此,如何進一步增強勢力,擴張地盤,便成了當務之急。

當初,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提出占有荊益二州以成帝王之業,劉備占有荊州後,便著手進取益州。

當時的益州是漢朝宗室劉璋(zhānɡ)的領地,他懦弱無能,因此內部危機四伏,全州上下都盼望賢德之人入主益州。當初曹操打下荊州,劉琮歸降,劉璋也極害怕,就想歸附曹操,便派張鬆去荊州拜見曹操,誰知曹操對張鬆十分冷淡,張鬆極為惱火,便辭別曹操,去見劉備。劉備對張鬆誠懇熱情,使張鬆十分感動,於是將益州地圖獻給劉備,並與法正等人一同密謀,想將益州獻給劉備。

這時,占據漢中的張魯進攻益州,劉璋便派法正去見劉備,想請劉備出兵攻打張魯。沒想到法正見了劉備,就直接請劉備去當益州的主人。劉備沒有立即答應,法正說:“以將軍的才華,正可利用劉州牧的懦弱,以張鬆為內應,奪取益州。然後依靠益州的豐富資源,憑借蜀道天險的地理位置建立帝王的基業。”劉備心動了,可嘴裏還是說:“我和劉璋都是漢室宗親,打他可就大逆不道了!”龐統聽說益州的法正又來了,劉備還有些猶豫是否入川,於是大力勸說劉備奪取益州,劉備假惺惺地推辭一番後,終於答應了。

劉備讓法正先回成都稟報,諸葛亮帶關羽、張飛、趙雲留守荊州,自己由龐統輔佐,帶黃忠、魏延、劉封、關平西進入川。隨後在張鬆、法正等人的支持下,與劉璋大戰,進占涪(fú)城、綿竹,包圍雒(luò)城(今四川廣漢)後,攻了足足一年,方把雒城攻下,軍師龐統也在攻城中中箭身亡。攻下雒城後,劉備即率軍包圍了成都,十幾天後,劉璋終於出城投降。劉備攻下成都後,自稱益州牧。

曹操見劉備奪得益州,便率兵來攻。劉備手下大將黃忠在定軍山殺掉夏侯淵,隨後逼得曹操無糧而退兵。劉備遂乘勝占領漢中,又派劉封、孟達等攻占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今湖北房縣)、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等地,擴展了疆域。此後,在部下的擁戴下,劉備自稱漢中王。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後不久,就得到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的消息,劉備痛哭失聲,並下令文武百官披麻掛孝,遙望北方設祭,追加漢獻帝的諡號為“孝湣(mǐn)皇帝”,可心裏想的是自己榮登帝位的時機臨近了。

為了達到其目的,劉備煽(shān)動親信四處製造所謂西南方向多現帝王之象的瑞氣。時過不久,各地果然都紛紛報告出現了吉祥的黃鳳氣、彩雲和丹鳳,還說在漢水中發現了漢高祖的玉璽。劉備手下的文武大臣,都很想劉備早日稱帝,他們紛紛向劉備上書勸進。劉備還假惺惺地加以拒絕,但是以諸葛亮為首的文武大臣再次麵請劉備稱帝。但劉備此時還是不敢輕易答應。

諸葛亮見劉備還下不了決心,就裝病不出。劉備知此消息後,親自到家中問候,問他得的什麼病?諸葛亮說:“憂心如焚,命不久矣!”劉備問有何憂事,諸葛亮不回答劉備的問話,劉備再三詢問,諸葛亮才有氣無力地說道:“我自被您請出茅廬,相隨到今,您每次都是言聽計從。現在您的時機已成熟,文武百官想奉您為皇帝,一來是因為這樣做是順從天意,並可同您一起滅魏興劉。二來您應該明白,現在天下分崩,英雄齊出,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之生而事其上者,都是想攀龍附鳳、建立功名啊!沒想到您至今不肯,文武大臣都有怨恨之心,他們不久肯定會遠走他鄉的。如果都離您而去,吳和魏來進攻,您的江山會保不住的,我作為您的臣子能不為此而憂嗎?”劉備聽完此話說道:“不是我推辭,我是怕天下人心還不服哇!”諸葛亮緊接著說:“聖人講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而今您是名正言順,別人有什麼話可說呢?你沒有聽說‘上天給與的不取,那反倒要遭受災禍了’?”

劉備見諸葛亮如此說,就順口應道:“等軍師病好之後,再行登基大禮也不遲。”諸葛亮一見劉備答應了此事,一躍而起,用手一擊屏風,躲在屏風後麵的眾大臣一齊擁出來,齊刷刷地跪拜在地,口稱:“主公既已答應,就擇定吉日良辰,舉行登基儀式。”劉備見是諸葛亮與眾大臣設的圈套,是催自己早日表態,裝作無所謂地說道:“陷我於不義者,是你們這班大臣啊。”沒過多久,就在成都武當山之南舉行了即位儀式。祭文讀完,文武百官一起高呼“萬歲”,歌舞禮畢,劉備定國號為漢。

這時,在荊州那邊傳來關羽被東吳殺害的消息。原來關羽在荊州與曹操作戰,從荊州出兵,進攻襄陽和樊城,並利用水勢,水淹七軍,逮捕了於禁,斬殺了龐德,打敗曹仁,勢不可擋。一時間,關羽威振華夏。但隨後,曹操便與孫權結盟,共同襲殺了關羽。這一來,荊州就全部落入孫權手中,孫劉聯盟徹底破裂。

荊州對於劉備來說,至關重要。按照既定的戰略方針,劉備以討伐曹魏、扶興漢室的名義,兩路進攻中原。一路出漢中,一路出荊州,互相呼應配合。失去荊州之後,北伐曹魏隻剩漢中一路,況且山路多險,糧草難繼,取勝希望不大。如不奪回荊州,劉備便被封閉在三峽之內,極難發展。因此,劉備決計進攻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

劉備對東吳占領荊州,關羽被殺這件事,一直是十分痛心的。他即位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進攻東吳,報仇雪恥。

大將趙雲說,篡(cuàn)奪皇位的是曹丕,不是孫權。如果能滅掉曹魏,東吳自然就會屈服,不該放了曹魏去打東吳。

別的大臣勸諫的也不少,但是劉備說什麼也聽不進去。他把諸葛亮留在成都輔佐太子劉禪,親自率領大軍去征伐東吳。劉備一麵準備出兵,一麵通知張飛到江州(今四川重慶)會師。還沒有等劉備出兵,張飛的部將叛變,殺了張飛投奔東吳。劉備一連喪失兩員猛將,力量大大削弱,但他急於報仇,已經沒有冷靜考慮的餘地了。

警報到了東吳,孫權聽說劉備這次出兵聲勢很大,也有些害怕,派人向劉備求和,但是遭到劉備的拒絕。

沒過幾天,蜀漢人馬已經攻下巫縣,一直打到秭歸。孫權知道講和已經沒有希望,就派陸遜(xùn)為大都督,帶領五萬人馬前去抵抗。

劉備出兵沒幾個月,就攻占了東吳的土地五六百裏地。他從秭歸出發,急於向東繼續進軍。隨軍官員黃權攔住他說:“東吳人打仗向來很勇猛,千萬別小看他們。我們水軍順流而下,前進容易,要退兵可就難了。還是讓我當先鋒,在前麵開路,陛下在後麵接應。這樣比較穩妥。”

劉備心急火燎,哪兒肯聽黃權的話。他要黃權守住江北,防備魏兵,自己率主力沿著長江南岸一直進軍到了猇(xiāo)亭。

東吳將士看到蜀軍得寸進尺,步步緊逼,都摩拳擦掌,想和蜀軍大戰一場。可是大都督陸遜卻不同意。

陸遜說:“這次劉備帶領大軍東征,士氣旺盛,戰鬥力強。再說他們在上遊,占領險要地方,我們不容易攻破他。要是跟他們硬拚,萬一失利,丟了人馬,這是非同小可的事。我們還是積蓄力量,考慮戰略。等日子一久,他們疲勞了,我們再找機會出擊。”

陸遜部下的將軍,有的還是孫策手下的老將,有的是孫氏的貴族,對孫權派年青的書生陸遜當都督,本來已經不大服氣。現在聽到陸遜不同意他們出戰,認為陸遜膽小怕打仗,更不滿意,在背地裏憤憤不平。

蜀軍從巫縣到彝陵(今湖北宜昌東)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又用樹木編成柵欄,把大營連成一片,前前後後長達七百裏地。劉備以為這樣好比布下天羅地網,隻等東吳人來攻,就能把他們消滅。

但是陸遜一直按兵不動。從這年(公元222年)一月到六月,雙方相持了半年。劉備等得急了,派將軍吳班帶了幾千人從山上下來,在平地上紮營,向吳兵挑戰。東吳的將軍,耐不住性子,要求馬上出擊。

陸遜笑笑說:“我觀察過地形。蜀兵在平地裏紮營的兵士雖然少,可是周圍山穀一定有伏兵。他們大聲嚷嚷引誘我們打,我們可不能上他們的當。”將士們還是不相信。過了幾天,劉備看見東吳兵不肯交戰,知道陸遜識破他的計策,就把原來埋伏的八千蜀軍陸續從山穀中撤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