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株蘭的蘭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濃綠寬闊,油光閃亮,片片彎弧、似柔帶剛,還有個形似蓮子的微微鼓起的花苞。宋錦旋小心翼翼地挖起蘭花帶回家,把這株蘭花種在了一個泥盆子裏。

十多天過去了,蘭花慢慢抽長了花蕊,終於放花了。這花形高過蘭葉,肩平梗青,三瓣嫩綠、緊圓,頭帶尖峰,沿外三瓣邊緣是活像用雪圍出的一圈白線;蠶蛾捧、劉海舌,和那幅麵寬闊起凹,端部鈍圓的葉形渾然一體,相映成趣,像少女般體態優雅,婀娜多姿。

宋錦旋一生癡迷蘭花,一下子就看出這蘭花長的是梅花的花瓣型,屬梅瓣極品。如獲至寶的宋錦旋喜出望外,捧著這盆蘭花總覺得看不夠。

看的時間長了,宋錦旋突然恍然大悟過來:這蘭花的葉形、花形如此楚楚動人,不就是當時在夢中所見那位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嗎?

從此,宋錦旋更加精心地培育著這盆蘭花,讓它不斷地茁壯成長,繁衍生息,並以自己的姓氏命名這蘭花為“宋梅”。雖然後人也陸陸續續地尋覓到了眾多的梅瓣新種,但宋梅始終是蘭花梅瓣中的佼佼者。

開創了康乾盛世的康熙曾經為君子花作詩,他在《詠幽蘭》中寫道: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誰隱穀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蘭花喜陰,性潔,香清味淡,雅逸幽致而格高,因此曆來被文人士大夫、詩人、畫家所鍾情喜愛。

為什麼他們對蘭花情有獨鍾,愛之不厭?因為儒家追求的人生宗旨是進則立功,退則靜養的標準,立功不成就退而植花養草,著書立說授徒傳道,或結社吟詩雅詠酬唱寫字畫畫。而蘭花那種淡雅幽貞的品性,就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們娛情寄誌的理想對象了。

在儒家看來,不得誌就臥隱山林,“獨善其身”,不亂其所為,像蘭花一樣生在荊棘叢中也表現君子之風和高潔的操守。這種人生觀與價值觀,左右和支撐了我國的思想意識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了,並將注定繼續影響下去。

古人喜愛蘭花,創造了浩如煙海的蘭詩、蘭文、蘭書、蘭畫等不朽的文藝傑作,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蘭花更行其盛,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同古玩字畫一並成為太平盛世的名片,獨領風騷,貢獻巨大。

蘭花清淡而高潔,玲瓏美麗,東晉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十分喜愛蘭花,他養蘭賞蘭,對蘭花的癡迷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甚至於在精研書法體勢時,王羲之也得益於愛蘭。蘭葉青翠欲滴,素靜整潔,疏密相宜,流暢飄逸,跟書法有多少相似之處。

háo

毫毛成捆子,不可細算。

hǎo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好書不厭百回讀。

好書官禁民愛讀。

好茶不怕細品。

好石磨刀也要水。

好事多磨。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好了傷疤不忘疼,生活富了不忘窮。

好貨不怕人看。

好離好散。

好樹也要勤打杈。

好醫生醫不得相思病。

好人架不住壞人言,開水架不住涼水點。

好人不怕多,壞人怕一個。

好人不聽人嗾唆。

好人不叫狗嗾唆。

好人不嫌多,惡人怕一個。

好人擔不住三天秫紮。

好人不用管,好樹不用砍。

好人不拿人識透,識透不值半文錢。

好人要敬,歹人要弄。

好人命不長,禍害一千年。

好人難做,白衣難穿。

好人無長壽,混賬東西活千年。

好人說好話,但說好話的不全是好人。

好人不長壽,好花不長開。

好人多落難。

好人不識敬,香油擦在驢臉上。

好人不入三場:賭場、酒場、殺人場。

好人相逢,惡人相離。

好人怕個壞人勸,瓷器就怕金剛鑽。

好人掃地不起塵,懶人掃地嗆死人。

好人早過世,歹人磨世界。

好人爭理,壞人爭嘴。

好人老睡成病人,病人老睡成死人。

好人不談隔夜事,好狗不食隔夜屎。

好人放了火,惡人吃了苦。

好人不經三番勸,惡人不經三番挑。

好人命不長,好花無久香。

好人驗得六月死。

好人好人好壞人。

好人難得六月瀉。

好人話不壞,好酒釀不壞。

好人不要欺,好馬不要騎。

好漢護三村,好狗護三鄰。

好人不服正,狗肉也上秤。

好了瘡疤忘了疼。

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好子不論多。

好子好玩耍,壞子不如無。

好仔不拗眾。

好女怕引三個孩子。

好女嫁給蠢笨仔,猶如好秧插在石田。

好女兩頭遮,遮了郎家遮娘家。

好女怕癩孩子,好漢怕破宅子。

好女不在打扮,好馬不在加鞭。

好手難擋四麵風。

好手難繡沒線花。

好手敵雙拳,雙拳不如四手。

好心好別人,歪心歪自己。

好心無好報。

好心有好報。

好心討不到好報,燒香惹著鬼叫。

好心驚動天和地,壞心天下都受擠。

好心搭橋,卻被過橋抽板。

好牛好馬不出欄。

好日天占,好地方廟占。

好日子架不住三股劈。

好日子沒得好天。

好漢子花偏心錢。

好漢不提當年勇。

好漢不欺鄰。

好漢麵前無困難,困難當中出英雄。

好漢見官三聲啞。

好漢也要眾人扶。

好漢不掙有數錢。

好漢打不過人多。

好漢用了昧心錢,有言也難言。

好漢不提當年榮。

好漢難做,好花難久。

好漢難花老婆的錢。

好漢慣用閑心錢。

好漢不使昧心錢。

好漢不吃眼前虧。

好漢也怕人多。

好漢為地方,野雞為山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