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甜心苦,腰藏利斧。
口甜如蜜,心黑如漆。
口甜心辣。
口齊不如心齊。
口饞的人想節日。
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眼見。
口是風,筆是蹤。
口是風,筆是跡。
口裏甜甜,心頭一把鋸鋸鐮。
口裏勿進食,兩腳壁立直。
口裏挪,肚裏儉。
口裏攢,肚裏儉。
口裏不吃肚裏省。
口裏挪,肚裏斂,坐到三更三點。
口裏含糖,袖裏藏刀。
口裏無飯嚼不成。
口說無憑,事實為證。
口說如風過,紙筆定山河。
口是傷人斧,舌是割肉刀。
口是傷人虎,言是割舌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口是無量鬥,肚是軟窖裝。
口如扃,言有恒;口如注,言無據。
口依心,心依口;口不依心,心不依口。
口吃千樣無人知,身穿破衣被人欺。
口食天財,竟食竟有來。
口吃南朝飯,心向北番人。
口渴喝鹽鹵,爛田滾搗臼。
口邊甜如蜜,心內毒如蛇。
口唇兩片皮,說話無定期。
口是心非。
口口勿離本行。
口念阿彌陀,心裏毒如蛇。
口善心不善,枉把彌陀念。
口大喉嚨小。
口酒不嚐,撈菜的大王。
口善心善,木魚敲得稀巴爛。
口要快,心要直。
口似蓮花心似刀。
佛教中荷花的內涵
蓮花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征物,這是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係在一起。
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淨飯王處。淨飯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長得像天仙一樣美麗,性情溫和賢淑,與國王情深似海。
摩耶夫人回憶新婚之夜時說,她朦朧中看到遠處有一個人騎著一頭白象向她走來,並且逐漸變小,從她的右肋處鑽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預感到菩薩化作一頭白象入胎。
日後,身懷有孕的摩耶夫人臉上,微微泛著紅暈,那色彩鮮豔的綠色領口花邊像一片蓮葉,她的臉兒則像一朵綻開的蓮花。
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釋迦牟尼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裏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像車蓋一樣的蓮花。
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
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佛經上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而淨土的蓮花千瓣以上。佛教經典《楞嚴經》裏說:
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蓮上。
古籍《諸經要解》裏麵也說:
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台之上。
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說明了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麵,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
同時,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說,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淨土的聖人化身。
佛教有“花開見佛性”之說,這裏的花即指蓮花,也就是蓮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蓮的心境,就出現了佛性。蓮花出汙泥而不染的聖潔性,象征佛與菩薩超脫紅塵,四大皆空。
蓮花的花死根不死,來年又發生,象征人死魂不滅,不斷輪回中。佛教把蓮花看成聖潔之花,以蓮喻佛,象征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幹擾。
佛教認為,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的蓮花,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佛教還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恒河沙數,迷失自我就如同身陷於淤積垢之中。
有誌者就應該像蓮花那樣,努力修行淨化自我,不受汙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淨無礙的境界。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征佛教的這種理想。況且,蓮花本身也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
另外,按照佛教的說法:三界的眾生,以淫欲而托生;淨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淨的法身,莊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
佛教有寶傘、雙魚、寶瓶、蓮花、白螺、如意、寶幢、金輪八種吉祥寶物,釋迦牟尼把蓮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於蓮花在佛教上的神聖意義,佛經中把佛教聖花稱為“蓮花”,把佛國稱為“蓮界”,把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蕖華合掌”,甚至把佛祖釋迦牟尼稱為“蓮花王子”。
另外,蓮花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種子並存的,象征佛家“法身、報身、應身”這“三身”同駐,我國敦煌、雲崗、龍門石窟,都有很多以蓮花為內容的藝術構想,比如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雕有蓮花裝飾圖案以及蓮花洞窟頂上的蓮花都獨具特色。
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廟裏,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注目凝思。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
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
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臥蓮觀音,臥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撚蓮花;一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麵;威德觀音,坐於岩畔,左手持蓮花;多羅尊觀音,手持青蓮花;不二觀音,坐於蓮葉之上;持蓮觀音,坐在蓮葉上,雙手持蓮花。
所以常人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淨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淨莊嚴。可見,蓮是佛國淨土的象征。
佛法裏,還將菩薩的十種善法分別用蓮花做了比喻:
一是要離諸染汙。菩薩修行,能以智慧觀諸境於一切法,不生貪愛,雖處五濁生死流中,而不為生死過失所染,比喻蓮花出於水而不為汙泥所染也。這五濁,指的是劫濁、眾生濁、煩惱濁、見濁、命濁。
二是要不與惡俱。菩薩修行,要欲滅一切惡,生一切善,於身口意,守護清淨,不與纖毫之惡共俱,比喻蓮葉雖會被滴上水,卻從不讓水珠停留的特點。
三是要戒香充滿。菩薩修行,要的是堅持不犯任何一條戒律,用戒律來滅身口之惡,就像香氣能除糞穢之氣一樣。因此佛經常講:戒香芬馥,廣布充滿,比喻蓮花開放時,妙香廣布,遐邇皆聞的特點。
四是要本體清淨。菩薩因持戒故,身心清淨雖處五濁之中,而能無染無著,比喻蓮花雖然天生就會成長在汙泥濁水之中,但是本身天然潔淨,沒有帶任何汙點。
五是要麵相熙怡。熙,指的是和樂的樣子。怡,指的是喜悅的樣子。菩薩如果能保持心情平和,安寧愉悅,就不會有皺眉之類發愁的表情。諸相圓滿,令看見菩薩的人也能心境平和歡喜。這是比喻蓮花盛開時也給觀賞的人帶來了喜悅之情。
六是要柔軟不澀。柔軟則隨順,不澀則無滯,講的是菩薩修慈善之行,要從內到外無所滯礙,充於體內而形於身外,因此體態清淨,柔軟細紗而不粗澀,比喻蓮花花瓣柔軟而顏色潤澤的特點。
七是要見者皆吉。菩薩的修行成就高了,外形體相就會隨之美妙起來,令所看見的人也能得到吉祥。這是在比喻蓮花開放時的芬馥美妙,能令看見或夢見的人也都能得到吉祥。
八是要開敷具足。菩薩修行功成,智慧福德,莊嚴具足,比喻蓮花開放而其華果具足也。
九是要成熟清淨。菩薩修因既圓的時候,妙果成熟,慧光發現,能使一切有幸目睹這些的人都六根清淨,比喻蓮花盛放時,若眼睹其色,鼻聞其香,則自己也能六根清淨。
十是要生已有想。菩薩初生之時,諸天人等鹹樂護持,以其必能修習善行,證菩提果,比喻蓮花初生之時,雖然還未開出花,但其他人都已經對蓮花抱有美好的幻想了。
不僅如此,蓮花還與佛教醫學有著密切關係。蓮花含有豐富的營養,既可食用又可藥用。古代女子常采清晨帶露的蓮花敷麵美容,或服食蓮花以駐顏益色。將初放鮮嫩的蓮花用開水泡飲,其汁翠綠清香,還有清暑解熱和生津開胃之功效。
佛祖的弟子經常用蓮藕作為藥用來治病,並發現了蓮藕的許多藥用價值。相傳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患有肺結核,目犍連來探望他,得知舍利弗喜歡吃蓮藕後,就帶些新鮮蓮藕讓舍利弗吃,舍利弗吃了蓮藕後果然病愈。
蓮花在佛教被尊為“聖物”,這是因為蓮花象征完全符合東方文化的風尚,寧靜、愉悅、超脫和微笑。無量佛如蓮,無邊佛如蓮,人生也應如蓮,安詳則步步生蓮。因此,蓮花所蘊含清淨的功德與清涼的智慧,永遠為佛門弟子所崇仰,為世間善眾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