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來運轉,點石成金。
時運未到君且待,困龍自有上天時。
時勢造英雄。
時倒將軍敗。
時霧朝朝落。
時衰鬼弄人。
時症莫看頭,癆病莫看腳。
時不落,地不凍,有籽趕快地裏送。
時運衰,碰到伍子胥。識者曰寶,不識者曰草。
識貌不識膽。
識時務者為俊傑。
識時務者為俊傑
表示能認清形勢或潮流的人才是英雄豪傑。時務:形勢。出自晉·陳壽《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三國時蜀漢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年幼時父親就去世,跟隨叔父諸葛玄長大成人。十六歲那年叔父又去世,於是在襄陽城西的隆中置了一點田產,蓋了幾間屋子,一麵耕種,一麵讀書。
諸葛亮在隆中住了十年。這期間他讀了大量經史和諸子百家的著作,獲得了豐富的政治、軍事、曆史等方麵的知識。他又注意研究當時的政治形勢,逐步形成了一套獨具一格的政治見解。
當時,劉備正依附荊州劉表。他覺得要成大事,必須有智謀的人輔佐,因此一直在物色有見識有能力的人才。後來,他聽說司馬徽在襄陽很有名聲,便去拜訪他,並問他對當今天下大勢的看法。司馬徽說:“平庸的書生文士怎麼會認清天下大勢?能認清天下大勢的人才是傑出人物。這裏的臥龍和鳳雛,才是這樣的傑出人物。”臥龍就是指後來的諸葛亮。
識性可以同居。
識得麻衣相,輕賤人世間。
識得千裏光,一世不生瘡。拾的孩子,不怕摔死。
拾的孩子套的狼。
拾銀子拾錢不拾罵。
拾著棉條再分幅。
拾金不昧,於心無愧。十媒九謊。
十手難買心中願,無油燈盞空費芯。
十句諺語十句真。
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
十年的舊棉襖,裏外都不好。
十年之樹,就可以用。
十年高下一般攻。
十年難曉翁姑意,二十年難曉丈夫心。
十年窗下好秀才,一世生意不見精。
十年學不好,一天壞下去。
十年學不好,一天壞下去。
十年不富一年窮。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十年敗興許多人,一撥渾水一撥魚。
十年樹樹,百年樹人。
十年寒窗苦。
十年難等閏臘月。
十年學成秀才,十年學不成生意人。
十年前看父愛子,十年後看子敬父。
十年天子未尚可,百年天子急如火,周年天子迭代坐。
十年練得好一個文秀才,十年練不好一個田秀才。
十年教學不富,一天不教就窮。
十年江湖無人問。
十月推浪賽羊肉。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十個啞巴九個聾。
十個男人九個痔。
十個麻子九個俏。
十個賭子九個窮。
十個指頭,有長有短。
十個大夫九當歸。
十個好都好,一個不好都不好。
十個孩子不嫌多,一個老的沒著落。
十個穗,頂一穗,另外還賺九根棍。
十個手指八條縫,肚皮十日有九日空。
十個胖子九個富,隻怕胖子沒屁股。
十個胡子九個騷,一個不騷就是個大草包。
十個指頭有長有短,大河流水有深有淺。
十個指頭有長有短,荷花出水有高有低。
品質冰清玉潔的荷花
相傳,荷花本來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跑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
西湖秀麗的風光使玉姬流連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不舍得離開。王母娘娘知道後用蓮花寶座將玉姬鎖在凡間,並將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水靈的鮮花。
荷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花瓣多數,有紅、粉紅、白、紫等色。荷花的種類很多,分觀賞和食用兩大類。我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荷花的記載。
荷花全身都是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藥。其出汙泥而不染之品格恒為世人稱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之美的真實寫照。
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曆來為古往今來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數千年來,人們一直喜歡這種美麗而高潔的植物,並將其賦予許多美好的象征意義。
蓮花因其水生,在眾多花卉中尤顯潔淨、高貴,所以人們經常把她與美人聯係在一起。形容一個女子的美麗與清純,多用“出水芙蓉”,傳說中的四大美人之一西施,其故事也多與采蓮、浣紗聯係在一起。
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淨潔的象征。荷花出塵離染,清潔無瑕,故而我國人民和廣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作為激勵自己潔身自好的座右銘。我國古代民間就有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
在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中,據說晴雯過世後就變成了芙蓉仙子。書中的賈寶玉在給晴雯的歿詞《芙蓉女兒誄》中說:
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
雖然後世的“紅學”專家們都認為這不是過作者借詠晴雯之名而讚黛玉之潔,不過無論如何荷花總是與女兒般的冰清玉潔聯係在一起的。
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中寫的: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
“蓮子”是“憐子”的諧音,“青”說的是“清”,因此這首詩既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純潔的愛情。
晉代的《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中寫道:“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麵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荷花與佛教也有千絲萬縷的聯係,無論畫佛、塑佛,佛座必定是蓮花台座。為什麼佛要坐在荷花上呢?據佛典介紹,主要是因為佛法莊嚴神妙,而蓮花軟而淨,大而香,所以“蓮花台,嚴淨香妙可坐”。
荷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
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寺院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佛經中還有一則“蓮花夫人”的美妙故事,說是有一隻鹿生了一個美麗的女子,仙人將她撫養成人。她走過的地方,會有蓮花長出來。這便是“步步蓮花”一詞的由來,人們用它來比喻曾經曆的輝煌。